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棉花生产问题及增产途径
2015-07-22   来源:赣州农批网  作者:水路飞   字体:【 】  浏览:146次   评论:0
笔者走访的很多地方,大部分棉农不注意适时、适量的化控,往往导致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失调,植株徒生妄长,果节拉长,赘芽丛生,蕾铃脱落严重,棉株“高、大、空”,且遇风雨往往发生倒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年年想控好,年年控不好”是大部分棉农的真实写照。

问题一:大部分棉农对缩节胺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控制旺长的肤浅认识上,不知道缩节胺对于棉花生产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性(具体作用特点见后面细述)。同时又是“不旺不控,旺了狠控”,结果呢?!要么是“控不住了”,植株猛窜;要么就是“控的不长了”再用肥催、用药解,造成棉株忽而快速生长、忽而近乎停止生长,使得果枝分布不均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严重不协调。

问题二: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很多诸如“缩节黄金”、“八不管”、“整枝保铃”之类的产品,使用成本大大高于缩节胺暂且不说,这些产品又真的“神奇”吗?!其实不然,这些产品大部分是营养剂加配缩节胺或矮壮素的叶面肥类产品(可查看产品登记证号),一部分甚至是直接把低含量的缩节胺“改头换面”成一个新的商品名称而已!当然,如此这般目的就是要棉农多掏钱!由于成本偏高(棉花盛花期用这类产品一亩地要花上1.50~2.50元,而用质量好的缩节胺最多0.50元),棉农使用次数少、总药量不足,直接影响了化控效果。

问题三:当前,一些下乡讲课卖种的“专家”、“教授”们也对普通棉农有很大的误导―――说什么“棉花化控三四次就行”!其实,这只是一些“根本不懂科技”的卖种者在“死搬硬套”和“纸上谈兵”(关于这些人的问题可见本系列文章的之一《选种购种篇》),在生产实际中是根本行不通的!

特别提醒:截至目前的科学试验表明,还没有哪一种化控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能替代缩节胺的。一些人提倡用“矮壮素”(Chlormequat)和“多效唑”(Paclobutrazol)两种抑制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不适宜在棉花上应用。

缩节胺的化控作用和使用技术:缩节胺又名甲哌啶、甲哌嗡、助壮素等,英文通用名称为Mepiquatchloride。缩节胺粉剂的国家标准是为有效成分含量≥96%,杂质含量≤1.5%;缩节胺水剂(助壮素)的有效含量为≥25%。注意,如果含量不足和杂质含量偏高都会直接影响使用效果,在选购时一定要选择符合国标、品牌较好的产品。一般在使用后3~5天发挥效果,持效期达15~25天(因使用量、降雨量、品种的敏感程度、长势等情况不同而有差异)。

在使用上,应掌握“少量多次、轻控勤控、前轻后重”的原则,确保棉株“壮而不旺,稳健生长”。总体要求是棉花后期达到1米左右为宜。包衣的棉种不能进行浸种处理,一般可在棉花8~9片叶时的现蕾初期,开始使用进行第一次化控。第一次使用应该“极微量”,以不出现明显效果为宜,为确定下次使用量打好基础。以后掌握“遍遍打药遍遍控”或者“间隔一次控一次”(要据地力、雨量、长势而灵活掌握)。不同生长时期的缩节胺亩用量:现雷期0.3~0.5克,初花期0.8~1克,盛花期1~3克,打顶后用3~6克。在实践中,“一次的量,分三次用”的使用效果最佳。 
 
 
 
Tags:花生产 责任编辑:水路飞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花生增产技巧多 [下一篇]黑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水路飞 水路飞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84 个
性别:保密
shui@mmrens.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花生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减轻花生田蛴螬等的危害
· 怎样管理好花生幼果时期?怎样使花生高产?高级..
· 建议农户在防治春花生田地下害虫采取两次防治
· 地下害虫等病虫害是限制我县花生高产的因素
· 播种期使用:花生播种时在种植沟或种植穴内进行..
· 撒施在花生棵旁或花生根部并埋入土内
· “马大哈”种花生,为啥别人增产我减产?
· 防治花生根结线虫或新黑地蛛蚧要适当增加用药量

最新文章

· 播种期使用:花生播种时在种植沟或种植穴内进行..
· 地下害虫等病虫害是限制我县花生高产的因素
· 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减轻花生田蛴螬等的危害
· 2、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花生叶斑病
· 已成为影响花生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 以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
· “马大哈”种花生,为啥别人增产我减产?
· 而目前花生机械化收获在我县基本上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