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将急剧下降,将从目前的3亿左右下降到1.48亿,降幅超过50%。 为了满足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必须达到74%,才能填补由于劳动力转移所导致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 
农业劳动力数量下降是不可逆的,并且未来五年将加速下降。 所以,不论从经营效益方面,还是从业人员数量方面来说,农业必须走适度规模发展的路子。 依托现代科技改造农业、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依靠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以后谁来种地?——农机手,农业机械化的核心!2015年初,农业部、财政部印发《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纳入《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的省份可结合实际,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安排补助资金(不超过补贴资金总量的15%),用于在适宜地区实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承担作业补助任务,开展跨区深松整地作业等社会化服务。 《意见》要求,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机化作业能力和水平提升,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这些与农机密切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拉动了农民就业。2013年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到5375万人。一大批40岁以下的青年农机手正在成长,他们承载着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希望,对于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内容来源于:骏景农业 ------------------------------------- 更多农业热点新闻,更实用的农业技术,更色彩的农人生活趣事尽在”农医生资讯”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ewsonline1 ←长按可进行复制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