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农经济”注定了,农民种地不挣钱! 中国现在大部分的地区,仍然处于小农经济。一是由于机械化水平落后决定的,农民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耕种。二是因为中国某些特殊田地决定的,像大量的梯田,很难实现真正的机械化。三是因为农民的观念,不管种地收益如何,不愿流转土地。 
很多地区的农民,一家只有三五亩地,种地一是为了自己吃的放心,二是为了卖点粮食,挣点零花钱。更多的收入还是要依靠外出打工,农民虽然拥有土地,根本无法依靠土地,养家糊口,所以,每年大量的民工,从农村涌向城市,寻找赚钱的机会和门路。 
2:“专业包地”不理想,想要挣钱也很难! 土地流转渐成趋势,近几年包地大户越来越多,土地承包费高不说了,但包地如同一场赌博,要看天气和旱涝灾害,好不容易丰收了,一不小心又会滞销。扣去土地承包费,扣去人工和各种费用,反而出现包的越多,赔的越多的怪现象。 
比方:包地盲目种地瓜,40万斤愁销路,比方:大学生村官包地种300亩西瓜遇滞销,比方:包地13200亩,一年赔了300多万。比方,胡萝卜滞销,他乡包地大户犯了愁,“包地”不再是香饽饽,也正在失去吸引力! 
3:大田作物种什么?尴尬的农民迷茫了! 由于大豆卖不动,也不挣钱,所以农民不愿再种大豆了。种玉米不挣钱,本来玉米效益还算明显,但失去了国家收购,价格下跌已经定势,玉米的黄金时代结束了。种小麦不挣钱,所以很多农村撂荒耕地弃种小麦。种棉花不挣钱,不如外出打工!稻谷价格低迷,种水稻不挣钱... 
体力好的农民都进城打工了,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她们也是种地的好手。种地是一件辛苦活,从播种到收获,不知道要流多少汗,晒多少太阳,下多少次地,施肥、打药、精心呵护,农民付出的是心血,只希望能换来一个好收成,只希望能多卖一点钱!但丰产不丰收,卖不上价格的粮食,深深刺伤了她们的心! 
4:无奈的果农,心都要碎了! 看一下去年的市场,梨子价格下跌,产梨大县几千吨梨子滞销。香蕉最低三毛一斤,价贱苦煞蕉农。安徽肥西大量西瓜滞销,果农家中堆放2万斤西瓜。清涧县60万亩红枣滞销,枣农损失惨重。20万斤桃子滞销,滑县果农欲哭无泪。农药残留风波发酵,多地“草莓”躺枪滞销。这些不是新闻,都是果农的血泪史。 最近听说,山东烟台威海的苹果滞销,冷库爆满果农只有狠心砍树。如果不是真的伤了心,怎么舍得砍掉几年的苹果树?可是苹果市场饱和,根本卖不出去,苹果丰收了又如何?培育苹果的前期,套袋、施肥、打药,一斤苹果一块钱的成本,现在一斤几毛钱都卖不出去,可怜的果农情何以堪? 
5:进城打工,这是农民唯一的出路! 中国有十几亿的人口,有一半是农民。多少人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却不知道农民的种地之苦。由于无法依靠种地挣钱,他们只有抛下妻儿和父母,义无反顾的进城打工。由于知识文化的限制,他们干着最辛苦的工作,出卖着廉价的劳动力,当建筑工人,修路工人,进厂打工,为了只是养家糊口。 农民,曾经养活了十几亿中国人,是他们用汗水换来了丰收,农民,是中国农业的基础,提供了瓜果蔬菜给全国人,农民,是最可爱的一群人,土地如同他们的孩子,他们是用心在耕种。农民,是最不容易的一群人,因为不是劳动了就能丰收,不是丰收了就能赚钱!请善待每一个农民! 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财富,希望种地之殇不再重演!希望农民流汗不流泪!希望农民不再伤心!希望2016农民多挣钱! 农医生资讯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农医生资讯”。违者必究 ------------------------------------- 更多农业热点新闻,更实用的农业技术,更色彩的农人生活趣事尽在”农医生资讯”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ewsonline1 ←长按可进行复制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