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9月份玉米马上要收获的时候,中央出台了新的玉米临储价格,价格差不多降了二成多,许多农民还不适应这样的新价格。对于这点,李克强总理是怎么说的呢? 从去年后半年开始,我们不断收到农民朋友的留言,咨询玉米价格和补贴政策。今天(3月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时,也对大家最关心的玉米问题给出了他的答案。 “我们是很重视农民的” 
总理说 中间有一位女士老举着“农民”两个字,让我这个当过农民的人确实感到于心不忍,我们是很重视农民的。 金色大厅现场,采访即将结束时,一名高举“农民”牌子的记者引起了总理的关注。李克强总理为此延后了既定的结束时间,为咱农民额外回答了一个问题。 “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 
总理说 你问了一个我们都非常关心和重视的大问题,但是时间关系,我只能简要回答。现在农产品主要是谷物产品的国内价格和国际市场比,像玉米、小麦、大米,几乎每吨要高600多块钱,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 相比农业发达国家,我国种地成本偏高,肥料、农机、人力等方面价格都居高不下。同时,散户多,也是成本高、收益少的原因之一。 要“增加农民的收入” 
总理说 下一步还是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要让农民更多的进城,有条件的能够在城里留下来,这样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什么有的农民不愿意进城?很多农民朋友告诉我们,因为买不起房、担心没有社会保障、舍不得家里的房子和地、不适应城市生活等等。 这些问题给他们带来困扰,看似简单,却实际得很。如何解决这些忧虑,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进,相信大家的心会很快“落地”。 “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总理说 同时,可以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民能够把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样就使我们的农产品更有竞争力。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户均经营土地规模只有7亩多。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方式,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会减” 
总理说 农业始终是一个弱势产业,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会减,对农民支持的力度也不会减。中国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在于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让他们能够富裕起来,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我们会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会高度重视如何保护工人合法权益的问题。 总理的这段话,相信让不少朋友宽了心。面对目前的农业现状,国家不会减少扶持力度,相信有利于咱农民的相关补贴、政策会陆续出台。同时,也希望咱们农民,可以更深入的去了解农业,去发现农业致富的亮点。 中国农业的明天,会更好! 来源于:农视网 ------------------------------------- 更多农业热点新闻,更实用的农业技术,更色彩的农人生活趣事尽在”农医生资讯”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ewsonline1 ←长按可进行复制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