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产:投入高成本和产出高品质之困
“建一个配套设施齐全的高标准橘园每亩要投入2000多元,全县14.5万亩柑橘,至少需要2.9亿元的资金。上级财政补贴只有几十万元,2016年前,县里大多数年份柑橘专业扶持资金不超过100万元,因此,相对于全县的硬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陈晓瑞说。 为了带头改变这一现状,黄友武不惜投入在当地建立了1000亩的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想以“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全镇乃至全县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但事与愿违。陈晓瑞说:“一方面有些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不愿意流转;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系不紧密,农民加入合作社积极性不高。” 橘农同样有自己的隐忧。“政府支持不够,我们如果投入过多,就怕‘栽跟头’。”不少橘农坦言,投入跟不上,施肥和防病没有做到位,脐橙的品质自然大打折扣。 2营销:农户一脚踢和营销跟不上之困“柑橘丰产却遭遇滞销,是不是当地营销措施跟不上,只有生产能手而缺乏营销高手?”对于这样的说法,当地一些部门相关负责人并不认同。 “比如说在东北市场,只要溆浦的柑橘经销商一‘跺脚’,东北市场的价格就会受影响。”陈晓瑞认为,早在二三十年前,溆浦本地的经销商凭借敢闯敢拼,早就在东北等地打开了市场。 
无形之中,橘农和经销商之间多了一道埂。不同于其他一些橘农,熊成业最后选择了低价处理。3月底,他以均价1.4元/公斤的低价格,将积压的大部分柑橘销售给了黄友武。 
3结构:单品抢着上市和市场需求淡之困在溆浦县大江口镇,为何此次脐橙滞销最为严重?业内人士指出,一哄而上的柑橘行市,折射出结构性过剩的现实及隐忧。 “柑橘滞销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品种的结构性过剩,目前,其他品种和脐橙的产量比为1∶20。”大江口镇党委书记何国发说,滞销柑橘产区主要位于刚乡镇合并之前的洑水湾乡,品种主要是纽荷尔脐橙。他担心,纽荷尔脐橙再这样任性增长下去,品种越来越单一,而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淡。 周本和介绍,纽荷尔脐橙是20年前从美国引进的品种,最初只在大江口镇的莲花村种植,由于前些年市场行情好,农户跟风种,这几年产量每年几乎新增500万公斤,估计3年内要突破5000万公斤。 大江口镇村民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新民村橘农江玉平说:“我们这里基本都是山地,种水稻不赚钱,只能靠种柑橘谋生,早在七八年前,政府也通过宣传引导我们种柑橘脱贫致富,所以,我们村90%的地都用来种柑橘。” 
怀化情况如此,湖南柑橘产销情况到底又如何?记者从湖南省农委经作处了解到:据统计,2015年湖南省柑橘面积645万亩,产量460万吨,相比2014年面积增加14万亩、产量增加21万吨。经作处副处长丁伟平认为:“去年产的中晚熟柑橘销售进度缓慢,如冰糖橙比去年销售滞后1-2个月,有的品种销售进度慢些、价格低些。” “以前是政府号召种什么,农民就种什么,结果农产品积压不少;前几年政府号召种什么,农民偏不种什么。”在2015年湖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湖南省省长杜家毫指出了这样的怪现象。对于新时期湖南农业结构调整,他认为要由生产导向型转到消费导向型来,重产同时更要重销。 稿件来自: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略有删改! 点击登陆农财网(http://www.ncw365.com)了解更多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