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玉米收购政策《关于切实做好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工作的通知》出台,芮大叔我兴奋的读完了全篇,然而却有些失望,基本上通篇没有说出一点对农民有利的东西。 因为我没有看到“托底收购”的字眼,这就意味着农民卖玉米的价格将会很难涨起来,同时卖粮难也会出现。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能记得发布取消玉米临储的时候,说过为了防止大范围的卖粮难,会启动“托底收购预案”,当时我们对于这个是非常期待的,因为这个会保证玉米价格下跌势头会稳住,同时农民不管贵贱玉米还能卖的出去,虽然没有临储价格那么高。 
市场化收购,等于变相压低粮价! 以前有临储收购,国家会制定一个收购价标准,不管市场多少钱,我就按那个价格收。 今年国家提出市场化收购+补贴,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 
什么是市场化收购?就是随行就市收购玉米。 什么是随行就市?随行就市就会根据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涨。 不过现在看我国庞大的玉米库存与超出预计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而且还少了国储这个大收购商。很显然是前者,这也就注定了玉米价格会持续低迷。 而且没有国家兜底,不管是国企中粮,还是私企,都不会傻到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并且在这个市场严重恐慌的时候,企业还会落井下石,那些做玉米深加工的,谁不想趁机再压低下价格,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呢? 这就会进一步压低粮价,市场化,谁说了算,当然不会是农民说了算,是资本家说了算! 
“托底收购”不启动,难道不会出现卖粮难? 卖粮难很大的概率会出现,公告中提及中粮、中航这些央企要力争不低于去年政策性收购量,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 收储最关键的是什么?仓容啊! 去年收购的时候仓容就已经严重告急了,黑龙江现在库存9000多万吨,而且拍卖出去的数量少的可怜,今年再下来9000万吨新玉米,放哪里?公告中也提到了要充分利用社会仓容,挖掘仓容潜力,千方百计扩大收储能力,缓解仓容不足的矛盾。这说明仓容问题极其严峻! 
而且国家寄希望于深加工企业能多收购点,但是现在价格这么动荡,对于玉米价格下跌的极度恐惧,哪个企业敢多收啊,都是随用随采,反正市场上粮食多的是,不怕没有粮。 央企库存没地方,私企不敢多收,新上市的那么多玉米,放哪里?难道这不会出现卖粮难吗? 只要一推向市场化,农民就一定会处在上挤下压的阶层,不管怎么改革,还是改变不了农民被剥削的局面。 市场化收购,压低粮价;粮价下跌恐慌,企业不想多收;企业不多收,市面余粮过多,进一步压低价格;进入恶性循环。 今年的玉米收储,给农民挖了一大坑。 ------------------------------------ 更多农业热点新闻,更实用的农业技术,更色彩的农人生活趣事尽在“农医生资讯”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ewsonline1 ←长按可进行复制呦) 投稿邮箱:2358372049@qq.com 商务合作:3158192423(QQ微信均可,请注明您的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