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零到百亿元,一条鱼的奋斗 一条鱼,一个村庄,一个亿元级的产业,却一直在艰难游走。如何靠自己走出去? 这是在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的真实场景。这个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殖河鲀的村庄,仍面临艰难的产业抉择——变,虽然门槛重重,但有可能撬动河鲀产业的百亿元级市场;不变,零散低端的产业便无法升级,福建河鲀产业将被其他省份远远甩开。 【详情】:http://www.ntv.cn/a/20170116/302530.shtml 2、看完后怕 病死猪都去哪了 对于病死猪想必市民并不陌生,网上各大媒体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病死猪流入市场的重要危害之一是损害人体健康,市民食用的猪肉猪大部分的来源还要属农村的养殖场,但由于农村地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相对宽松、生猪和猪肉的流通环节相对较多(包括养猪户、猪贩子、屠宰加工厂、猪肉批发商、猪肉零售商等)、导致病死猪肉流入市场的隐患仍存在。国家屡屡屡禁止,却不见成效,你知道这些病猪都去哪了么? 【详情】:http://www.ntv.cn/a/20170116/302535.shtml 3、IT男返乡开村淘 一年营收2400万 新华网北京1月13日电(陈听雨)大别山花学土鸡,生活在海拔近千米、空气清新的深山里,饿了就在山间地头寻觅昆虫、野菜,渴了就喝上几口山泉水。这些被饲养在大别山深处的家禽不会接触到化肥农药,也不会被饲料催肥。在刚刚结束的阿里年货节“寻味中国——土货进城”活动中,革命老区大别山里的小公鸡受到消费者热捧,仅3天时间就售出2万多只。 【详情】:http://www.ntv.cn/a/20170116/302536.shtml 4、粮农如何变成了草农 “现在种地太吃力了,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不剩下什么,可自己除了农活什么都不会,怎么办呢?”安徽省五河县朱顶镇农民张运鲁说。种粮不赚钱,这个问题在一段时期以来困扰着很多村民。张运鲁把自家的6亩土地流转给了当地的龙头企业秋实草业公司,自己与很多村民一起到公司里种起了牧草。角色变了,收入多了,当地农民种草不种粮,五河县也从平原变成了草原。 【详情】:http://www.ntv.cn/a/20170116/302526.shtml 5、中国科学家发现1445种全新病毒 生命起源有了新依据 近日,国际自然科研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疾控中心主导的学术论文《无脊椎动物RNA病毒圈的重新界定》,宣告病毒圈新增1445种RNA病毒,并从遗传进化的角度揭示了RNA病毒发生和进化上的基本规律。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病毒进化的部分空缺,为认识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详情】:http://www.ntv.cn/a/20170116/302545.shtml 6、拯救蜜蜂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科技之翼 养蜂业的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维持生态平衡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化学杀虫剂、除草剂、化肥的过量使用,蜜蜂的健康状况堪忧,生存条件堪忧,全球多地相继发生蜜蜂消失的现象,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蜜蜂的踪影,有毒植物,环境污染都是造成蜜蜂消失的罪魁祸首。 【详情】:http://www.ntv.cn/a/20170116/302541.shtml 7、香蕉的贮藏特性指南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高峰型果实。随着呼吸高峰的出现,果皮变黄,果实变软、变甜、涩味消失,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再发展下去,则果柄极易断裂,蕉梳稍振即落,俗称“放鞭炮”,在夏季成熟者尤为严重。香蕉对乙烯非常敏感,只要贮藏环境存在极微量的乙烯就足以启动香蕉的后熟作用,引发呼吸高峰。因此,抑制或排除乙烯就成为香蕉保鲜的关键。 【详情】:http://www.ntv.cn/a/20170116/302523.shtml 8、鱼病为什么总治不好 高温季节,鱼病高发。一些水产养殖户在鱼病发生后,往往自行用药治疗,但总是治不好,有的甚至越治越重。笔者经深入走访,调查研究,发现其常见原因如下。 【详情】:http://www.ntv.cn/a/20170116/302517.shtml 9、别让欠薪阻挡归程 再过不到半个月,就是农历新年了。大批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们已经或即将踏上返乡团聚之路。辛苦一年,能否顺利拿到工钱,是他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详情】:http://www.ntv.cn/a/20170116/302465.shtml 10、在“南海明珠”建起一方“北京鱼塘” 随着春节的临近,北京市场上的白罗非、淡水鲨鱼、珍珠鳖、宫廷金鱼等名优淡水产品越来越丰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们是在距离首都3000多公里外的海南省文昌市繁殖育种,并经北京水产科研人员精心培育而成。这个地方就是北京市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海南育种中心。 【详情】:http://www.ntv.cn/a/20170116/30251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