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新规出台、资管大一统时代或将到来、姚振华被罚离场、鲜言“怒背”34亿罚款,最近的资本市场着实不太平。新规解读?市场走向?投资建议?彩贝财经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原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独家开讲! 
近日,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一行三会”不再各自为阵,强化监管力度,严控风险的决心呼之欲出。 打破刚性兑付不可怕 别再买了理财睡大觉 谈及投资产品的刚性兑付,向松祚表示,“现在违约的是有,但是违约的比例毕竟是很小,所以人们心目中仍然有一个刚性兑付的概念。我们讲打破刚性兑付的意思,不是说你现在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买的保险证券,信托里面要出问题。只是说打破刚性兑付以后,就要提醒我们这个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你必须要对你们隐含的风险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也许无法兑付的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是一个极其小概率的事件。以前你买了产品就躺在床上睡大觉了,没事,那么现在就说你要提个醒,特别是对一些承诺的回报很高的产品,或者说一些新兴的金融机构所销售的一些理财产品。” 投资者太贪婪才会被骗子得手 收益率是老百姓投资理财时最为关心的,向松祚也提醒投资者,“大家需要有一个理性的态度,我们投资者说的好听一点,都是有很好的很高远的理想,想发财致富,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很贪婪,就是追求极高的回报,在目前这种金融形势下,很多投资者5%的回报,6%的回报他肯定不满意,可能10%也不满意,为什么骗子还能够得手,他就是以高额回报,说每年40%,很多人就动心了,他压根没有想到这个风险,所以我们今天大家说打破刚性兑付,就是为了要给投资者以风险意识的教育,当然金融机构也要负重大的责任,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提示要更加的明确,要明确的告诉投资者这个产品有什么样的风险,投资者你应该承担什么样的风险,那投资者自己作出判断,是买还是不买。” 资本市场的严管重罚让人深受鼓舞 近来,一方面监管层逐步统一业务规范,另一方面也对资本市场的违规违法案件重拳出击。向松祚认为,对泽熙投资、对匹凸匹及鲜言这些操纵市场的处罚,绝对是天价了,是史无前例的。“这个表明了这个中国监管部门的极大的决心,我对这个事感到深受鼓舞,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确实需要应用市场确实需要这样的,这个非常强大的这种监管的压力,让大家要遵守法规。” 大麻烦?上市公司有点钱就去搞金融 对于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向松祚强调,有一些上市公司,如果把他参与金融的这个收入把它扣掉,把参与炒房地产这个收入扣掉,主业都是亏损的,所以这个里面是中国经济很大的问题,很大的麻烦。包括一些国有企业在内的上市公司,大家都不去致力于去搞实体经济的科研开发,不去搞产品的精益求精,都去搞金融,因为这个至少短期看起来觉得钱来得快,所以很多上市公司稍微有点钱就要想去办银行,想去办证券公司,想去办期货公司,想去办保险公司,自己不办也要去参股、去控股。“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研究经济的人来讲,我对中国经济这种现象是非常担忧的,我觉得这是极不正常的一种现象。” 徐翔根本没有巴菲特的本事 针对A股市场上的资本操作,向松祚指出,此前有人把徐翔说是中国的巴菲特,每年收益都是多少倍。很多老百姓都跟风,如过江之禽,一个猛子扎下去,最后你血本无归。他有巴菲特的本事吗?他根本没有,他们就是通过操控市场。实际上巴菲特有就只有一个,而且巴菲特他是通过价值投资的,他不是靠这种操控市场,几十年的经验结果,所以大家要冷静的来看待我们现在所发生的这些事情。 以下为直播实录: 向松作: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向松作,很高兴和大家做一些交流。 主持人:本周一份关于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监管的意见稿从网络流出,大家也是特别关心对自己的投资和理财有什么具体影响。 向松作: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讨论很久了,就是现在业界通常的一个说法就是叫,大资管时代,那么或者叫综合资管时代,那当然,这个监管部门对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它也会采取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的管理模式,所以其实最近这个传出来的一个方案,那么其实也是在这方面进行一些非常详细的规范,我相信可能这个做投资的特别做银行,证券保险,这个财富管理的朋友们是比较关心的,当然,个人投资者也可以不妨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向松作:我想首先这个就是大家对这个所谓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需要,有一个比较宏观的或者全面的一个认识。应该来讲,就是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在10年至少在15年以前,中国基本上没有这个概念,那么当时我们所知道的所谓的我要什么样的问题?这种概念都是西方的词儿,那么为什么在今天这个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在中国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这个从一个侧面,就是说明了中国经济过去这么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积的了这个大量的财富,这这个已经是天文数字的财富,那么现在我看到的数据就是很多机构在估算,中国现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现在我想到2016年底,这个规模应该是接近这个100万亿,那么应该有的有的更高的,估计说已经到超过了110万亿,因为他这个估算有的有些不太准确的或者有重复的,那么这个具体来讲,比如说银行的理财产品,那么信托产品,保险产品,那么证券的公司的这个产品,基金公司的产品,基金公司的这个子公司的专户等等,它是很多种方式,那么如果我们说的更广泛一点的,那么所有金融机构所做的事情,其实都是财富管理或者资产管理,银行把你的钱拿过去,它放出去的贷款,放出去的贷款,它其实也是在帮你理财,因为你把钱存在银行里面,你要拿利息,这个利息天上不会掉下来,这个利息肯定是银行,他要把钱带到企业,企业赚钱。 那么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或者普遍意义上来讲,所有的金融机构所做的事情全部都是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要买保险,保险公司为了理赔,他怎么理赔你?理赔你,它也必须把资产投出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年的保险公司这个资金使用,那么其实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的监管政策,比如说以前,对于这个保险公司购买这个房地产,购买这个政治的股票,购买债券它能够购买多少比例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那么这些规定都在不断的在进行调整,也都是为了促成这个资产管理,当然现在还有大量的,比如说第三方这个财富管理机构,那很多了。我相信国内有数百家这样,至少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那么正是在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下,100多万亿,这么庞大的一个资产管理,这么一个财务管理。那么其实这个现在参与财富管理的机构和人员越来越多,那么客观上现在就出现一些什么问题呢?我们现在财务管理的,当然我第一个讲的就是现在是,规模越来越庞大,第二个品种,越来越繁多,方式越来越多样。那么现在大家除了这个传统的银行以外,你现在财富管理,找你的人太多。这个除了我们传统讲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那么第三方财富管理,现在还有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这很多都是这对冲基金,那这个方式是否可,某种意义上是无限多样啊?所以方式越来越重要,那么正是在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下呢。我们现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它出现了一些问题。那这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核心的是两个问题。那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呢,就是说我们这个专业的词吧,叫这个监管套利。所谓的多层嵌套,其实它本质上是一个这个多层套利的一个结构。那么一般的这个外行,你看起来觉得是眼花缭乱。那么很简单的例子,你比如说银行划一个产品,银行划一个产品,这个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可以去买这个产品,买这个产品以后是吧?那么他同时呢。那么这个资金呢?他有可以拿去,又会创造一些新的产品,就是他不断的就是这个资金可以在整个金融体系里面啊,通过这些整个一个长的链条,原则上是无数的或者无限多样性的一种产品,那么这个所谓的叫多层嵌套。银行划理财产品,银行它把理财产品卖给这个公司,卖给这个这个金融公司非金融公司。 那么他活着的资金又可以拿去这个发放贷款,贷款本身也可以把它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又可以把它变成这个债券,变成债券它可以这个去在市场上去交易。所以这个是变得非常的复杂是吧?其实多层嵌套这个词大家听起来的,就是搞不清楚到底说什么。但是这个里面讲的其实就是一个整个复杂的一个金融产品的一个链条,这个链条之间是互相串在一起的。那么正是因为这个链条,首先非常长,非常复杂以后呢,一般的老百姓弄不清你这个产品,究竟是个什么产品?这就有点像这个,美国当年搞的这个所谓的这个ADS,这个CDB,这些产品也是我们讲的叫多层嵌套,那么也就是一般这个投资者你根本不知道你买的这个产品最终收益是来自于何处?当然,其实你某种意义上,你也可以不用好像你不用关心,说反正我是从银行手上,从这个信托公司手上买的。那这样呢就牵涉到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个风险,那谁来承担。这就所谓的刚性兑付,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购买产品的这个投资者,普通老百姓你包括我本人在内,实际上我是在银行做这么多年,研究经济的人。那么你要去看一个产品,它的风险到底在哪里?或者你要看他那个合约条款是很复杂的,是相当复杂。有时你可能没有这个耐心去看,那么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为了你这个产品,如果兑付不了怎么办? 当然事实上,现在违约的是有,但是违约的比例毕竟是很小,所以人们心目中仍然有一个刚性兑付的概念,那么总结起来讲,就是说未来财富及管理和资产管理这个行业的监管。它核心的是希望要解决两个问题,就是说一个是要解决这种多层嵌套里面,可能有一些违规,甚至是违法的一些做法,那么这种做法就是说它会造成这个金融产品的风险会不断的扩大,那么第二个就是要风险谁来承担最终的一个风险,金融产品肯定是有风险的,那么这个风险最终谁来担?那么这个刚性兑付能否打破,那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核心的问题。 主持人:这次调整会不会说对以后这个银行的保本业务就不复存在了? 向松祚:当然,这个不能简单,这么理解就是这个力量的法规,它规定得比较细,因为我刚才讲的理财产品它是很多种,很多种,那你比如说我们通常讲的银行的这个存款,存款产品我们前几年已经通过了这个银行存款,保险的相关的法规,那么我们国家也成立了这个存款保险机制,有这个存款保险基金,那么也就是说你通常我们商业银行的存款,特别是一定限额以内的这个存款,哪怕这个银行最极端的情况下,哪怕那个银行破产的话,那你也不会有任何的这个风险的,你的存款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这个当然是是保本的,这是国家这个金融安全,或者是老百姓金融安全的一个基本的底线,那么其他的理财产品,比如说银行,它有购买的它销售的一些,其他的理财产品不不是存款类的,其他的我们通常讲的叫银行理财产品,那这些产品现在就是说老百姓也好,或者银行也好,有些银行的宣传里面也有,也有一些是,不是太负责任的说法,起码也潜藏的潜意识里面讲跟大家讲,这是保本的。 事实上,很多产品或者绝大多数产品,它是可以保本,不仅可以保本,他还是有收益的。那否则的话,你说所有的产品都不保本,都没有收益,那大家买这个产品干嘛呀?那没有存在的必要,我讲的这个,就是说有出现违约,出现无法还本,无法给你保本,没有收益这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我们讲打破刚性兑付的意思,不是说你现在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买的保险证券,信托实业集团里面只要出问题。那当然是不能这么讲,不是说都会出问题。只是说,打破刚性兑付以后,就要提醒我们这个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你必须要对你们隐含的风险,你要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你买的这个产品有可能也许这个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是一个极其小概率的事件。所谓的刚性兑付就是完全没有可能,你买了产品,你就躺在床上睡大觉了,没事。那么现在就说你要提个醒,特别是对一些承诺的回报很高的产品,或者说一些新兴的金融机构所销售的一些理财产品。那你风险可能更高,那么特别是一些投资级别比较低的,甚至是处在这个投资级别以下的债券产品,那你可能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更高。所以大家要对风险做一个评估,我个人认为就是在中国商业银行,那他所销售的产品总体来讲,仍然是风险最低的。 那么可能依此类推,那你可能其他的这些金融机构的产品风险相应的就要高一些,那当然你买股票这风险是最高的,是吧?你买股票那是你自己进行资产管理,虽然我们把股票投资,我们通常分类不分到资产管理里面来,但是其实你买股票不就是你的资产管理吗?你是在跟你的资产进行管理吗?你在管理你自己的资产进行投资吗?那你风险最大了。那血本无归的人多的是,是吧,所以这个里面就是打破刚性兑付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产品,未来就是说都会出问题,不能这样理解。只是说出问题的可能性有,而且出了问题以后,就是大家要自担风险,那么既然你要自担风险,就好像买股票,就是入市需谨慎,投资有风险。那你除了风险,以后可能你就要蒙受损失,这个损失可能你自己担,那你就不能再去找这个机构。当然,如果机构在卖这个产品的时候,对它的风险没有做明确的提示,那机构当然有责任。所以这是一个合约的责任,这是一个法律的责任。就是说你要是风险没有跟投资者提示好,那为了提升之外就是投资者完全有资格,有权利来投诉。然后再起诉来追回自己的权利。所以打破刚性兑付是这个意思。 向松祚:中国出现这么丰富的多样的理财产品,说得长一点就十年的事。十年以前没这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大家当时就是有点钱,无非就是存在银行,当然有买股票,大家总是理解为银行都是国家的。把这些金融机构都是国有的,那肯定没问题,最终国家要兜底,所谓刚性兑付就是兜底吗?反正你这个产品卖给我,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先买了再说,最后你利息付不了,这个这个本金付不了,那我就找你,我就这个银行门口去排队,我就弄,那就过去这些事客观上来讲,确实为了这个金融稳定的需要,有些也确实也解决了,所以形成老百姓一个反正有时候我就闹,我闹一下,这个你是国有银行机构,你就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你这个听起来也是这个振振有词,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个里面我觉得也不能怪投资者,就说我们的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提示有时做的是不到位的。 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后,连外国的这些金融机构也在反思,就是说往往他为了把这个产品卖出去的他的那个合约上,或者他那个宣传单上,他把那个好处字写得很大,一看就很明白,等到说提示风险的时候责任这个字写得很小很小,你看不清楚,一般都懒得看着,所以他就suppose,然后他就假定没问题。但是最近这些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风险在不断的在暴露,但有些风险是太大了,就是这种,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曝出来的泛亚、e租宝,诸如此类这种骗局太多了,这些骗子骗了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那这些人里面,那这就是这时再给你兜底了,没人给你兜里,这些被这些骗子骗掉的钱,我估计有很多的钱永远也回不来了。虽然这些人被抓了,他们违背了国家法律被抓了,可能他们要被判刑,他财产早已挥霍掉了,甚至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 所以从这些例子里面,这当然是极端的例子,那从这些例子里面,就是大家可以延伸到就是所有的金融机构,哪怕它没有骗你,那我刚才讲的这些泛亚金融交易所e租宝,那纯粹是骗子,那就是骗子,大家上当受骗的。 但是金融机构银行它没有骗你,它的风险也存在,只是说风险,我刚才讲的风险可能是非常非常小的。但是现在看起来我们很多的债券产品,很多的所谓的我们今天现在这个专业叫非标,这个产品这些非标产品也包括信托、保险、基金,各种这种产品它当然是有风险的,因为你这个钱投资者的钱,你拿去是拿哪去的?金融机构,它是把你的钱拿去,然后它再投到企业的项目上去,天下企业的项目怎么可能每个项目都赚钱呢?它必然有些项目会失败,这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不可能说我投的每个项目都成功了,承诺的回报都能够兑现,事实上就有不兑现了吗?就好像你买股票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这个里面我们讲打破刚性兑付,核心的是要大家提高这个风险意识,那当然这个我经常在和这个很多时候讲课的时候,我们很多投资者也讲,我说现在我们的投资者,他需要有一个理性的态度,我们投资者这个说的好听一点,就是都是有很好的很高远的理想,要想发财致富,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很贪婪,就是都是追求极高的回报,那你现在在目前我们这种金融形势下,很多投资者5%的回报,6%的回报他肯定不满意。可能10%也不满意,那你这样最高越高越好,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为什么骗子还能够得手,他就是以高额回报,说每年40%,很多人就动心了,他压根没有想到这个风险,所以我们今天大家说打破刚性兑付,就是为了要给投资者以风险意识的教育,当然金融机构也要负重大的责任,就是你们的风险,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提示要更加的明确,要明确的告诉投资者,这个产品有什么样的风险,投资者你应该承担什么样的风险,那投资者自己作出判断,你是买还是不买。 主持人:这个2015年股灾之后,去杠杆就成为一个可以说一个萦绕在资本市场上方的一个话题,这次一行三会对资管业务的监管会不会是最后一个阀门?您认为整个对于去杠杆还会不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向松祚:我刚才讲的就是现在金融体系越来越复杂,金融的规模越来越大,金融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就像我这样,在金融行业已经工作这么多年的人,你现在看到这些东西,有时你都觉得眼花缭乱,就是日新月异,当然一方面来讲这是好事,那现在老百姓,理财,你可以选择的已经非常非常多了,但是另外一方面,就是讲的这种金融产业链太长,这种生态体系太复杂,说实话,这个监管者它也是人,监管者怎么知道你市场在干什么,比如说那个P2P那些玩意儿出来以后,这个都是科技公司,这些创业者搞出来,搞出来后监管部门,它也不知道啊,所以在这个里面就是变得很复杂,那么在大的背景下,我想有几点是很明确的,第一点就是说未来对这个金融的骗局,金融的诈骗,操纵市场,那一定是极其严厉的打击,所以这一点我相信投资者最近可能也得到极大的振奋,你比如说,最近对所谓的泽熙投资的处罚,比如最近对什么所谓的P2P公司的什么多伦股份,这些操纵市场的处罚,泽熙公司没收93亿,罚款110亿,那绝对是天价了,是史无前例的。前两天刚刚公布的,对鲜言罚款,差不多是34亿多35亿,那显然这个表明了这个中国监管部门的极大的决心,那我对此是这个事,感到深受鼓舞,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确实需要应用市场确实需要这样的,这个非常强大的这种监管的压力,让大家要遵守法规。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那显然第二条就是我们要对整个监管的法规,监管的方法手段还要进一步的再优化再细化,所以我想在今年特别是马上要召开的两会,我认为也会在这次要做出一些部署,那么现在海内外都在推测,也就是我们的银行三会的,这个金融监管的架构可能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比如说现在大家做一个统一的,协调一致的一个监管体系。那过去一行三会之间虽然是有协调,但是毕竟协调的,不是那么很及时,有时这个信息沟通的也不一定是很充分,很及时,所以为什么出现这种大规模的监管套利啊?多层嵌套是有风险的,它与这个监管相互分离是有一定关系的,我想在未来,也许就是今年这个系统性的监管架构肯定会出来,那当然采用什么方式,我现在不知道,有人讲一行三会是不是出现某种形式的合并?或者人民银行的这个监管地位进一步的提高,赋予更大的权力,还是等等,也大家有很多种说法。我也参与过一些讨论,但是具体的方案我也不知道,所以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说我们未来会对金融市场,证券保险,银行,它这个产品之间会出,要形成一种系统性的相互协调的这种监管,就是尽可能的要降低这种系统性的风险。 客观上也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证券会在最近这一段时间采取了很多非常严厉的措施。包括对于再融资,因为再融资很多产品,再融资,也知道里面有很多的问题,所以再融资新规也进一步的明确。那么保险,最近这个保险,也采取了很多的非常严谨的措施,对保险保险的产品,所以这个大家能看到,就是说我们投资者在选择这些产品的时候,那你当然就是要关注到这个里面的风险。那么第三条我想就是,也许可能对很多投资者更重要的,就是说对于这个民间集资,有些民间集资也是合法的合规的,但是有些民间集资的是违规违法的,所以我们叫非法集资。所以这种东西,就是大家一定要高度的警惕,所以我在每一个场合,我几乎都提醒所有的投资者,千万不要贪,为贪这个小利去参与这种民间集资,非法集资。那有很多人,因此这个血本无归,甚至出现这个家破人亡,这种案例都有。 主持人:这次资管业务监管调整之后,未来会不会对实体经济整个这个资金的流向上有一个改变或者有一个助力? 向松祚: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是这个问题也很复杂,因为我们现在中国经济确实出现,所谓的叫脱实向虚,那脱实向虚就是说,实体经济大家都在谈,融资难融资贵,但是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每年的这个信贷资金,社会融资总量非常庞大的,去年我们银行贷款差不多13万亿,这个新增的而不谈余额余额100多万亿,社会融资,去年新增量是17.8万亿,也就是18万亿,这个量就是很大了。那么去年我们这个股票市场IPO和再融资也是这个1万多亿,那么这么庞大的钱,还有这个大量的这个私募股权,各种基金这些,那按说实体经济应该不缺钱,那钱去哪了呢?那钱就是确实有一些潜能,它在这个金融机构之间,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它在这个循环的扭转。 其实我们很多资金是在空转,那么这个资金到底有多少?很难统计,那么至少你可以举一个例子,你比如说这一次,证监会出台这个融资新规以后啊,融资新规前后,也有很多人做到这方面的统计,那么比如说去年上市公司购买这个银行理财产品,就购买了数千亿之多,个别的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就购买上百亿,甚至一两百亿,那你说上市公司他没钱吗?上市公司有钱,但是上市公司的钱他从哪里来的?他就是通过再融资,从股东手上拿着钱,那他从股东手里拿的钱按道理,你要应该投入,投入到你的主业,不断的升级科研开发,但是他没有,他把这个钱拿去买银行理财,这是最最典型的脱实向虚,那我股东的钱干嘛给你,我自己去买银行理财的收益不是更稳妥吗?我还要经过你这拐一道手续,本来把钱投到你上市公司,希望上市公司拿去给我传更高的收益的,所以你看他有很多上市公司,他现金分红非常少。 这一次这个融资新规出来以后,仍然还有很多朋友在建议说,对于未来这个上市公司3年之内没进去过现金分红,现金分红非常少的,不能再让他进行再融资,就是说你要迫使企业,他把这个资金用于主业投资经营,那你企业把资金拿去,以后你反过来又去搞金融去了,那个那投资者干嘛要把钱投给你呢?所以这个经济脱实向虚,他有很多种渠道,我刚才讲了,这是渠道之一,那么还有的这个企业从银行拿到贷款以后,他也没去做他的主意。他去干嘛去了?他去炒房地产,说我们现在有很多大企业都参与房地产,很多上市公司都参与房产。他参与房地产,它并不是参与房地产的开发,他是参与房地产炒作,甚至有的上市公司整栋整栋的买这个房地产。 去年中国上市公司就中国上市公司里面出现很多奇葩,就是这个真正的奇葩世界历史上也没看到过的,比如说操纵市场,操纵这种程度,那个徽酒股份吗?是鬼酒股份,他们搞出一个1001这种奇葩的事情,所以作为我,我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这种事情我就非常气愤。我说这样的公司根本就退出市场,这不是戏弄老百姓吗?这不是戏弄监管者吗?还有一些上市公司,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如果你把他参与金融的这个收入把它扣掉,把他参与炒房地产,这个收入扣掉,他的主业都是亏损的,所以这个里面是中国经济很大的问题,很大的麻烦,当然也包括我们一些国有企业,都是去搞这个金融,那所以这大家都不去致力于去搞这个实体经济的科研开发,不去搞这个产品的精益求精都是用完这些虚的,因为这个看至少短期看起来觉得钱来得快,所以你看多少上市公司稍微有点钱就要想去办银行,想去办证券公司,想去办期货公司,想去办保险公司,自己不办,也要去参股,去控股这个东西,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研究经济的人来讲,我对中国经济这种现象我是非常担忧的,我觉得这是极不正常的一种现象。 企业做一个产品就像苹果一样的,那乔布斯这样的人为什么他这么伟大,为什么他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因为他这个东西他始终在这条线上走。苹果这个公司今天它有几千亿美金的现金在账上2000多亿,他很有钱他为什么不去办银行呢?像微软,谷歌那账上都是千亿以上的现金,按说他们去办银行办保险公司办证券公司,他们是最有资格的,他们自己本身就有这么多钱,但是别人没有去做,别人始终是把钱投到它的主业方面。中国也有这样的伟大的公司,比如说华为,华为这些人很赚钱的,华为现在每年的利润都是数百亿。2016年华为的利润500多亿人民币,那它要去办个银行办个保险公司办个证券公司,它不是最有资格吗?它把它自己公司的钱存进去就够了,但是别人没有做,别人把大量的钱都投在研发上面,这才是真正的搞实体经济,而我们大量的其他的公司,都是玩那些虚的,那这个是很麻烦的。那么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所以现在中央各个宏观调控部门,我相信已经出来了很多政策,还会再出台很多政策,就是要引导,鼓励,甚至迫使这个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大企业,你要专注于主业,你不要去搞那些跟你主业无关的。 中国经济不能提倡有点钱就去参与房地产就去炒房地产,有点钱就拿去炒股票炒期货,应该提倡的是我们每个企业都能够专注自己那一点,就好像以前老讲的圆珠笔这个笔芯,这个圆珠笔这个笔芯我们都做不了,我们中国的很多产品自己都做不了或者做的粗制滥造,那我们专注实体经济那要做的事太多了。我想一个上市公司你买理财产品都能买几百个亿,你是没有钱搞研发吗?所以这叫脱实向虚,所以我想这个里面就是说我们现在这个经济确实有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中国的经济要升级换代,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这个未来还有很多政策会出台,所以我再次强调,这一次证监会出台这个再融资新规,这是非常好的。还有,我相信,现在银监会也正在研究相关的一些政策,你比如说杠杆率太高的公司,特别一些杠杆率太高的房地产公司,那银行不能再给他贷款,所以我也在很多场合讲过,我们银行也是要对此负责任的。我们银行在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执行国家的很多货币信贷政策上也并不是完全到位。大量的钱都投过房地产公司,靠土地抵押,搞列名单,那未来这个风险呢?现在很多房地产公司的杠杆率太高了,平均的杠杆率已经78%了,有一些房地产公司的杠杆率超过90,甚至达到百分之百以上资不抵债了已经。那一有风吹草动,那就出大毛病。所以我想这个我们广大的投资者也要认清这个大势 要认清这个大势,另外,广大投资者我觉得你们不要轻易相信这些神话,你比如说这个最近已经公布的这个处罚的徐翔,说是中国的巴菲特,每年收益都是多少倍。很多老百姓都跟风,其实就像那个我们今年刘主席讲的,那这些人都是在市场上呼风唤雨操作。其实它背后的操控市场,他们赚的钱都是老百姓普通投资者的血汗钱的,他们这里忽悠,那些普通投资者就,如过江之禽,一个猛子扎下去,最后你血本无归,他出来。那现在披露这些事实,他有巴菲特的本事吗?他根本没有,他们就是通过操控市场。那这种案例当然不止一家了,所以我认为我们投资者,对这些市场上这些事,也都要非常理性的看,不要简单的相信说我是这出个巴菲特,那就出个什么,实际上巴菲特有就只有一个,而且巴菲特他是通过价值投资的,他不是靠这种操控市场,几十年的经验结果,所以大家要冷静的来看待我们现在所发生的这些事情。 网友:经济什么时候能复苏,现在小企业太苦了。 向松祚:这个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了,确实我们现在中小企业,经营的环境的不是那么好,但是这个从融资的角度,我想从融资的角度讲一讲,就是我们也做过一些研究,前些年,就中国的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家,我估计现在起码一千四五百万家,那么这个里面,就是说可能有1/4到1/3它是有资格,从银行拿到信贷的就是银行给点钱。几百万几十万的这种,就是占去了差不多30%。那么另外有三分之一的是,他不需要什么贷款,他不需要跟银行打交道的,你比如有很多开个小餐馆的,做个小生意、小门面的,那他需要什么银行贷款,他就自有资金。当然更多的还有30%到40的这些中小企业,它是没有资格去拿银行贷款的,它连财务报表都没有。所以我在很多场合讲,我说中小企业融资再融资,它不能都是说中小企业都要靠外部融资,这种说法其实有点误解。 我到德国去了解德国的中小企业,大家都知道德国的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他的总理默克尔多次讲,我们现在买得很多的产品,都是一些德国的产品,都是德国的中小企业做,那都是世界品牌。所以前些年有一本书叫《隐形冠军》,就是一位德国的学者写的,就是写德国的中小企业。那么我就问德国的中小企业它的融资怎么来的?跟银行贷款,在他们中小企业融资里面,是提不上议事日程的,排在第五位。德国的中小企业它的融资主要是靠自有资金,那么这个中小企业怎么发展?就说中小企业,它不追求大而强,那当然你能够做大做强也是好事,但是它并不把这个作为一个毕竟的目标,它追求的是小而精。你比如说日本和德国有很多中小企业,几代人他就做那一件事儿,所以我们中国的中小企业的问题是比较复杂,我单只是说从融资的角度说一说,就是说我们是需要,主要是依靠自有资金,因为其实产生的说,很多中小企业,它也没有能力和资格去获得银行贷款,当然除非你是有好的商业模式好的技术,那你可以获得风险投资,那是另外一码事。当然了,现在国家从解决就业的角度,对很多中小企业的税费方面,还是有很多的减免,我相信这些政策可能还会进一步的出台。 网友:怎么判断一个P2P安不安全?除了银行理财或者股票市场之外,有没有相对好的建议? 向松祚:当然第一个就是说确实你在投这个P2P的平台产品之前,你要对这个平台本身是要做一些了解的。现在我们的监管部门也在对P2P的平台进行监管,你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协会。那么你符合一定的资质的公司,你可能加入这个协会,那么能够加入这个协会,可能相对而言,它的信用是要好一点,你要做一些了解。第二个当然就是你对他的项目本身,特别是你投的资金比较大的话,那你确实你要自己要做一些调查和判断,不能轻易把一大笔的钱都投进去。第三个,当然你要看看它的历史的记录,就是它过去做的一些项目,它的一些情况。如果你投资金额比较大,那我觉得最好你要去跟它这个公司的,这些主要的人员,你要去见见面,去聊一聊比较慎重。当然你说你就投一点点,投个几千块钱几万块钱,你可能不在意,那有时候你自己愿意冒个风险投投也无所谓,所以我认为投资者管理风险,这完全取决于你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很多这样的投资者坦率的说,他跟风险投资是一个道理。 世界上风险投资成功的比例平均不到10%,那跟你把钱存在银行是两码事,其实你现在投P2P平台,某种道理是一样的。因为现在监管部门,人民银行明确讲P2P平台不能对你进行提供担保的,提供担保就属于违规,因为提供担保,它怎么能担保呢?它只能作为一个纯平台,所以这个就需要大家对这个产品本身你要做一些了解,对行业做一些了解,要慎重的判断。当然了对这个公司本身的背景和它的历史记录,你也要做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所以这就是我前面讲的这个,你对风险的判断是很重要,这就是说投P2P这个平台产品和你买股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道理,那就风险得自担了,所以这个时候你就得认真去研究这些产品了。 主持人:谢谢向老师,我们下次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