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玉米,现在大豆成为美国农民最喜欢种植的农作物。 上周五,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报告显示,美国201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估为8948.2万英亩,较去年同期增加7.3%。如果预估正确,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将创历史最高纪录,同时也将是1983年来首超玉米成为美国种植面积最大作物。 虽然手中拥有大片的土地,美国农民近些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近些年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因全球范围内粮食作物产量连年丰收,而需求相对稳定,造成国际粮价一直低迷。据报道,美国农户已经连续三年赔钱,大多数人只能靠吃几年前的老本。今年也不例外,美国农业部预计农场净收入还将同比减少8.7%。 数十年来玉米一直是美国种植利润最高的农作物。但从去年开始,风向变了。 作为世界粮食进口大户----中国放弃了执行8年之久的临储收购政策,玉米价格越来越和国际接轨,甚至比从美国进口到岸价格还低。 同时年初,中国对美国进口DDGS(玉米酒糟---玉米发酵制取乙醇后剩余物)双反终裁尘埃落定,从2017年1月12日起,对美国DDGS征收42.2%-53.7%的反倾销税。 这些举动让太平洋对岸种玉米的美国农民“伤心不已”。玉米销售前景不看好,遂纷纷改种其它作物。 种玉米还是种大豆?美国农场主们是这样决定的: 大豆和玉米的比价在2.5以下他们选择种玉米,比价超过2.5时,倾向于种植大豆。 
2017年度农业展望论坛上,美国农业部预计,2017/2018年度美豆农场平均价格在9.6美元/蒲式耳,玉米农场平均价格在3.5美元/蒲式耳,二者比价为2.743。 显而易见,种植大豆的收益更高。目前,大豆是在美国农民所种植的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中少数不亏本的。一方面种大豆不需要采购化肥,成本较低;更重要的是,聪明的美国农场主押注于全球,尤其是中国人民对肉食品消费的增加引起的对饲用豆粕需求增长。 USDA官员预测,未来10年,全球肉类消费,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北非、东南亚和中东是4个主要地区的肉类消费或现最大幅度的增长。另外,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发布《2016全球粮食政策报告》也指出,未来20年中东亚人均肉类消费量将翻2倍。 美国种植大豆以出口为主,而中国是世界上最重量级的大豆买家,占世界大豆贸易量比重超65%。2016 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 8391 万吨,较 2015增涨2.7%,连续多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2016年美国大豆出口量中有62%出口至中国,价值逾140亿美元。大豆出口帮助激励美国经济2016年第三季创两年来最大增幅。 近些年,在中国强有力的需求带动下,美国芝加哥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 
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美国农民,今年再将赌注放在大豆身上。不过,从目前市场情况看,美国豆农的“如意算盘”可能打错了,当前的竞争形势相当不利。 美国农民最主要面临南美的激烈竞争。今年南美大豆丰产在望,国外机构最新预测,2016/2017年度南美大豆产量将达到1.77亿吨,较上年度增加1440万吨。其中巴西大豆收割已完成75%快于往年,总产量可能居高在1.1亿吨之上,极可能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坏消息还不止这一个,4月1日凌晨,美国农业部播种意向报告显示,美国3月1日大豆库存17.3亿蒲,同比增长13%,超出市场预期,为历史次高水平。 
南美大豆丰产已成铁定的事实,借助天气因素炒作的方式失效,加之国内高企的库存。今年美豆价格必然承压。来自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消费市场及大豆对外依赖度达85%以上的中国,极可能是苦苦挣扎美国农民唯一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