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特别是南方稻米市场持续平稳走势以及大米需求偏淡的影响,江苏苏北地区米价一直处于一个高位运转的状态。现以江苏连云港为例,在5月上旬,该地区稻米价格经历一个小幅度的上坡,而后中下旬价格便在利空僵持的环境中持续走稳。其前期米价上涨,主要是受稻谷原粮紧张,东北稻价大幅走高的刺激,目前连云港稻谷的收购价格已从5月初的1.0元/斤飙升到1.08-1.1元/斤,大米价格也由1.38元/斤涨到现在的1.45元/斤。
也许从表面上来看,大米价格的持续走高给粮食加工企业带来了福音,但从整个连云港市场来看,情况并非如此,高价位的粮食运转并未对粮食企业带来更好的运转,反而使加工企业承担了更大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这次粮食价格的上涨并不是单纯的由市场需求来决定的,具体分析如下:
市场的良好运转是行情正常运行的保障
市场的良好运转是粮食价格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经过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稻米产量连续丰产,我国稻米市场今年基本已由以前的供需紧平衡阶段步入到供需基本宽松的阶段。但为什么在稻米总产增产,供需情况大为改善的情况下,今年无论是东北粳稻米还是江苏地区的稻米价格都持续出现明显上升的态势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由于去年国家下达了临时收储计划,从而使得本应该在市场流通或存在农户家中的粮源转入到了国家粮库当中,而国家一直不放粮,从而导致了市场出现了长期的供需紧张局面;二是市场的炒作行为也是稻米价格持续走高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北方旱情严重,市场粮源紧张,大米需求持续平稳,陈稻拍卖价格再三高走,国家放粮消息多次推后,都为市场炒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今年市场价格持续高走有其特殊性,一是国家第一次实施临时储备稻谷收购,二是今年实行了大规模的清仓查库工作,三是市场可供炒作的因素较多,但排除这些特殊性,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大米加工企业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供需方面,稻米今年基本是供应十分充足的。但同时,由于国家政策对粮价的力挺,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低粮价时代已一去不返,现在江苏地区稻价运行至1.06-1.1元/斤左右的价格相对还较合理,后期回落空间不大,但东北地区圆粒稻价甚至高出江苏地区0.06元/斤左右,这是很难被市场所接受的,苏皖粳米与东北粳米在南方市场份额的分配下也很大程度是由其价格来决定的。按往年来看,东北产区稻米价格基本要稳或略低于江苏粳稻,这样其加上运费到南方才有市场竞争力。因此,笔者认为后市东北粳稻价格有小幅回落的空间。
政策支撑下连云港稻米价格高位坚挺
连云港稻米高位运行的直接原因就是国家对农民和粮食保护政策的出台。2009年1月国家提出将继续大幅度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受国家利好政策的影响,稻谷价格开始一路上涨,历年罕见的稻谷收购价格让很多人都开始有所疑惑。市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政策推动下,连云港当地粳米的收购价格突破了以往的春节过后低价运转的局面,稻谷价格并未出现下调的迹象,反而大幅上涨。同时,后期受到临时收储接近尾声,粮库为完成任务更加大了收购力度,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影响,当地稻谷价格更是持续上涨。据了解,春节前,连云港地区稻谷价格持续平稳在0.87-0.9元/斤之间,大米价格一直保持在1.32-1.35元/斤,但目前,稻谷价格已涨至1.08-1.1元/斤,米价也同步上涨到现在的1.45元/斤,这种上涨幅度是历史罕见的,同时,当前的价格也基本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稻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因政策的力挺。首先,其年后上涨的契机完全是因为国家出台了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且价格同比去年上调了10%,因而市场大幅上涨;其次,国家首次进行国家临时储备稻谷收购,且时间在09年3月底结束,因而越到后期,各收储库也越是加大了收购力度,市场粮源进一步下降,多元化主体竞争更趋激烈,进而拉动粳稻收购价的小幅上涨。预计后期在国家不调低稻谷购销价格的前提下,国内稻谷采购价格将不会有明显下跌,稻谷价格仍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产能问题加剧了江苏稻强米弱的长期存在
在经过上面的分析之后,我们再来看,为什么稻米价格上涨,而给米厂并未带来福音,反而带来的是更大的风险。首先,中国,大米加工企业存在的最大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加工无法实现规模化,小米厂太多。而连云港,作为一个粮食加工大市,大大小小的粮食加工企业遍地开花。因此,稻强米弱近年来一直强势存在,一直压缩着米厂的利润。以下主要以连云港为例来进行分析:
第一是产能过剩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年内,连云港的米厂增加了将近一倍,这主要是因为粮食加工行业的门槛比较低。资金充足,对行情了解就行了。但是产能的大小主要是靠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盲目扩充的。在今年初,由于粮食市场的流动性不如往年的情况下,稻谷市场出现抢粮的局面,稻价也就随着企业的争抢而一路上升。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大米价格的走高,但其上涨空间是有限的,这主要是因为米厂较多,市场大米供应较多,竞争力加大,为加快走货,米厂不得不压缩利润来实现销售。而目前,在5月份,随着市场粮源的不断减少,粮食加工企业也陷入了困境。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行情较好,但是没有粮食加工。把整个粮食行情都架空了。同时连云港将近85%的粮食加工企业是处于未开工状态。但是这不仅仅是连云港的情况,从全国来看,大米加工企业的产能过剩超过了40%,这也就意味着大米加工企业在未来要倒掉将近40%的企业,才能保证整个行业的良好发展。
第二是产能结构的不合理。在连云港,由于整个行业的畸形发展,使得粮食加工企业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整个行业没有出现一个层次分别。大型的粮食加工企业较少,中小企业更是一片混乱。这些中小企业基本是以家庭式生产模式为主,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往更大规模的扩展,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瓶颈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粮食加工企业必将向正规化、企业化发展,家庭式生产模式也注定要被淘汰。从笔者调查来看,在这次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的时候,中小型企业的存储能力低于预期,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大型的粮食储备设施,原粮的来源主要靠市场上的流动粮食。而随着稻谷流动性的持续降低,稻谷的价格也随着上升,大米高位运行也是避免不了的。这就给企业的经营和粮价的波动带来风险,所以越是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越是给加工企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粮食价格的高位运行终将要回归理性,随着国家政策性粮食向市场的流入,市场供需宽松的大背景也会给粮食价格降降温。无论是涨或跌,从加工企业的角度来看,更期望国家能采取足够的措施促进市场平稳运行,不要使其大涨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