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油脂:本周油脂延续震荡走高。周初于前期压力位处遇阻回调,随后受原油反弹、马来西亚减产忧虑再起以及美联储政策偏暖影响,强势上行。分品种来看下基本面:
豆油--豆类消息面相对较为平淡。截至上周五,巴西大豆收割已完成52%,高于上年同期的50%。大部分主产区的收割进度都显著加快。NOPA数据显示,2月美豆压榨量为1.46181亿蒲,高于预期的1.39942亿蒲,但低于1月的1.50453亿蒲和上年同期的1.46970亿蒲;2月豆油库存为17.92亿磅,高于1月的15.81亿磅和预期的15.99亿磅。消费疲弱令美豆压榨数据并无利好可言。目前,除了南美上市节奏之外,市场另一关注重点在美豆新作播种面积上,弱市当中,后期有关美豆播种和生长的任何题材都有炒作的可能。
棕油--东南亚减产预期题材本周继续发酵。继吉隆坡会议中多位专家发表减产观点后,油世界最新报告称,受天气干旱影响,2016年1-2月马棕油单产较平均水平减少了至少20%。目前,尼诺指数正在衰减,而棕榈正步入增产周期,关注后期产量变化,将成为厄尔尼诺题材能否延续的重要线索。需求方面,船运调查机构ITS、SGS的数据分别显示,3月前半月马棕油出口较上月同期+10.5%、-1.1%,数据并不十分乐观。马来政府周初通告称,4月毛棕榈油出口关税将上调至5%,自2015年5月以来的零关税政策将结束。此举或将损及后期毛棕油出口量,但对该国精炼商较为有利,因马来精炼棕油产品的出口关税为零。在4月开征毛棕油出口关税前,市场寄望出口有所回暖或将助推棕油上涨。
菜油--截至3月13日当周,全国纳入调查的93家油厂菜籽压榨总量为10.34万吨,此前一周为9.41万吨;开机率为23.34%,较此前一周增2.09%。华东及沿海地区菜油商业库存为13.6万吨,较前一周的16.05万吨减少15.3%。短期压榨量或维持在10万吨左右。本周举办的国储菜油交易会上,计划销售菜油147261吨,实际成交76900吨,成交率52.22%,较上周的54.35%进一步下降。主流交易品种仍为2011年产菜油,成交109167吨(上周为72618吨),成交率64.85%,成交价5300-5550元/吨。自2015年12月以来,已举行竞价销售交易会13次,累计成交菜油78.42万吨。其中质量较好的2011年产菜油累计成交60.99万吨,占本轮总成交量的77.77%。据了解,春节后成交的42.17万吨临储菜油大多数还没有出库,贸易环节压力较大。随着菜油抛储的进行,及豆菜油价差不断缩窄,菜油替代优势显现。临储拍卖对菜油的压力尚在,也将继续对豆油构成拖累。
整体上,短期受美联储政策利好影响,商品整体偏暖。基本面上,南美收割加速依然限制上行空间,而东南亚棕榈减产忧虑仍在蔓延,暂无新的题材出现,油脂追涨谨慎,豆、棕、菜主力上方空间暂看6200元、5500元、6050元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