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涨势汹汹的猪肉和蔬菜价格着实让老百姓心惊胆战了一把,更是成为直接推动3月CPI上涨的两大主因。昨日,记者从超市、农贸市场及市农委了解到,虽然猪肉价格坚挺依旧,但蔬菜市场拐点已现,价格环比下滑2.71%。
“一小把藤藤菜四五块,几个西红柿五六块……”四月中上旬,江北盘溪二支路佳禾园小区刘婆婆逢人就谈菜价涨得凶,二三十元钱买不到多少东西。这两天,她再次走进菜市场时,惊喜的发现菜价“温柔”了许多。藤藤菜回落到“三元时代”,番茄降到两块多一斤,生菜、莴笋等回归到一块多钱一斤。
南桥寺农贸市场一张姓蔬菜摊贩也表示,每年三四月份蔬菜价格会出现一波高峰,只是没想到今年的峰值会如此之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不过,这几天即便以阴雨天气为主,不利于蔬菜的采摘、运输和流通,菜价也终于开始“低头”,价格正稳步回落。
在九龙坡太慈农贸市场,记者看见蔬菜供应量正在提升,批发价已开始回落,青黄瓜、胡萝卜、土豆批发价回落到2元/斤,生菜、油麦菜、瓢儿白批发价为1.5元/斤,茎叶两用莴笋仅为1.25元/斤。
市农委农业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第16自然周全市重点监测的25个地产蔬菜品种平均价格为1.705元/斤,环比此前一周下滑2.71%,表现略跌。不过,与上月比、同比,蔬菜价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品种看,有12个蔬菜品种环比下跌,其中青菜头、儿菜因即将退市价格上涨,菜心、菠菜、莴笋等价格下跌10.00%—13.64%。
与农业部监测的全国同期、同品种比较,我市蔬菜批发价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26个蔬菜品种平均算数批发价2.75元/斤,环比跌2.44%,表现略跌;与上月比和同比仍表现为上涨。
“当前,蔬菜市场出现拐点,价格稳步回落,我们早有市场预期。”市级龙头企业重庆东方锄禾农庄营销部负责人沉浩分析称,前段时间,我市乃至全国蔬菜价格猛涨,部分品种甚至超过春节,季节性因素占有很大比重,二、三月份是蔬菜种植的集中换茬期,冬优蔬菜逐步腾地罢市,春夏优势蔬菜又刚下地或定植,市场处于“青黄不接”期,供应大多依赖大棚蔬菜。近年我市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虽稳步提升,但总面积与露天蔬菜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因此市场杠杆倒向供给侧,价格随之上扬。同时,在价格猛涨背景下,部分种植业主或销售商出现存库惜售心态,也进一步推高了菜价。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从总体上看,我市蔬菜供给与消费相对平衡,只是农产品季节性强、受气候因素影响大等,价格偶有波动,属正常情况。后市随着气温进一步提升,春季和夏初优势蔬菜供应量进一步加大,整体菜价或将进一步回落,恢复到往常水平。 记者 韩毅
【相关新闻】
大渡口 本地黄瓜上市拉低外地瓜价
4月24日,笔者走访大渡口区部分菜市场看到,本地黄瓜开始少量上市,但价格并不高,2元/斤,拉低了外地黄瓜的价格——从4元/斤也降到了2元/斤。
24日早上,在大渡口区九宫庙菜市场,笔者发现不少蔬菜摊位都有本地黄瓜销售,个头不大,但色如白玉。销售蔬菜的林大姐告诉笔者,这是刚上市的本地黄瓜,虽说样子不起眼,由于价格便宜,味道清香,很受市民青睐。
“两块钱一斤,一斤可能有三个左右,买回去凉拌、煮汤都很好吃。”林大姐说,近期本地黄瓜上市,也拉低了外地黄瓜的价格。她指着旁边的摆得整整齐齐、一根一尺来长的青黄瓜说,这就是外地黄瓜,现在也是卖两块钱一斤了。她说,在本地黄瓜上市之前,外地黄瓜的价格为3-4元/斤。
家住建胜镇的吕国权也背了一些本地黄瓜和嫩南瓜来卖,黄瓜2元/斤,嫩南瓜1.5元/斤。吕国权说,他家种的黄瓜三天前就开始上市了,现在每天能摘一二十斤,个头都不是很大。“这几天雨水多,黄瓜长得比较慢,到了5月份,本地黄瓜的产量会大量增加。”吕国权说,到时候黄瓜多了,价格可能要便宜一些。
“夏季就要来临,本地瓜果类蔬菜开始上市销售,对前段时间高涨的菜价有一定抑制作用。”据大渡口区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大渡口市场上青椒、番茄、黄瓜、南瓜等瓜果类蔬菜降价幅度较大,平均降幅在两成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