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2016年湘西州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2017-03-01   来源:景德镇农批网  作者:cc.梅子   字体:【 】  浏览:105次   评论:0

2016年,全州各级各部门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努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稳步提高

据统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97.9亿元,增长3.4%;林业产值4.4亿元,增长0.3%;牧业产值31.0亿元,增长4.0%;渔业产值1.8亿元,增长3.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1.3亿元,增长3.4%。

(二)主要粮食作物保持稳定

全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3.6万亩,总产量83.8万吨,粮食单产306.4公斤。其中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大豆种植面积分别为134.9万亩、64.1万亩、27.7万亩、23.4万亩、18.2万亩,总产量分别为52万吨、15.5万吨、7.4万吨、6.5万吨、1.9万吨。全州各级农业部门坚持科技服务增强农业综合产能,狠抓农业科技推广,开展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全州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年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10万元,补贴机具1.25台套,拉动农户投入购机资金4214万元,建立水稻机插秧示范片18个、机播油菜示范片7个。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水稻、玉米等品种选育成效显著,杂交玉米新品种州玉2号的选育推广获州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节柴灶2372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13人。

(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全州柑橘种植85.4万亩,产量66万吨,产值10.9亿元;烟叶种植24.7万亩,产量2.9万吨;茶叶种植26.7万亩,产量0.3万吨;猕猴桃种植10.4万亩,产量6.6万吨;中药材种植12.3万亩,产量10.1万吨;蔬菜种植94.7万亩,产量80.1万吨。六大特色产业产值为56.4亿元,较上年增长4.3%。全州围绕农业产业现代化标准要求,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完成产业园面积54.86万亩;县市建成万亩精品园20个,乡镇建设千亩标准园125个,贫困村建设百亩示范园1245个。

(四)绿色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2016年,通过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培育无节良材等措施,促进了森林单位面积蓄积、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稳步提升。全州共完成营造林51.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9万亩、当年新封山育林19.1万亩、退化林修复面积3.4万亩、人工更新面积402亩、森林抚育面积14.9万亩,完成四旁(零星)植树441万株。全州油茶、花卉、林下经济等新兴产业增长迅速,中央和省财政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整合和统筹各类资金支持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2016年全州油茶林面积达到83.6万亩,油茶新造4万亩,低改5万亩,定点苗圃个数为3个,定点苗圃面积225亩,苗木产量967万株;全年花卉种植面积为0.9万亩。

(五)养殖业发展有降有升

全年出栏生猪113.2万头,较上年下降2.1%;牛7.0万头,较上年下降2.1%;山羊37.5万只,较上年增长2.6%;出售和自宰的家禽680万羽,较上年增长1.0%;水产品产量2.2万吨,较上年增长2.4%。

2016年以来,全州猪肉价格上涨明显,波动较大,养殖户生产积极性上涨,有效遏制了2015年下半年来的猪市颓势。虽然2016年10月开始,受各种因素影响,猪价开始有所下跌,但总体仍处于高位,加之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小幅走低,养殖仍存在较大利润空间。在养殖风险相对较小等因素影响下,牛羊等草食动物发展势头强劲,生产方式加速转变,规模养殖比重逐年提高。年初,禽蛋市场受H7N9禽流感影响,呈现有价无市局面,但随着H7N9禽流感事件的平息,市场需求回归正常,价格逐步上扬,家禽生产呈结构性恢复发展。当前,猪、牛、羊肉价格分别处于26-30元/公斤、62-66元/公斤、58-62元/公斤区位之间,家禽价格持续回暖,肉鸡价格15元/公斤,肉鸭均价20元/公斤,价格保持稳定。全州各级畜牧部门通过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格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州内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没有发生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我州农业经济情况总体向好,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近年来,全州农业基础设施和条件虽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在2016年,我州连续遭受低温雨雪、洪涝等自然灾害时,反映出我州农业基础确实还很薄弱,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还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靠天收”仍然是决定农作物收成多少的重要因素。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

二是经济结构生产不合理。我州农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条件落后,农产品的转化增值程度不高,市场供需不匹配、种养结合不紧以及农产品同质化、低质化等问题依然突出。

三是经济发展缺乏劳动力。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长期滞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主要是未成年人和中老年人,农村劳动力资源面临严重匮乏的不利境地。

三、经济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有计划的逐步改善农村道路、沟渠、坝塘等基础设施条件,做到 “旱能灌,洪能排”。对于基础设施改造困难的地区,要充分利用“精准扶贫”中的异地搬迁政策,科学、合理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持续推广现代农业,把握市场讯息。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不断加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率,努力增强农村劳动者技能,提升我州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养结合,将农业生产由数量为主,逐步转向数量质量并重上来,更加注重效益,更加满足消费者需求。

3、减少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失。一是搞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电视台或网站宣传务工人员返乡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意识,提高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农村生活条件。持续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基层村容村貌,着力打造更多的美丽乡村,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切实保障农村就业环境。要进一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落实惠农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农资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农村就业岗位,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加强乡村二级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及时掌握和发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提高组织化程度,减少农村劳动力的盲目和无序流动。

Tags:2016年 农业经 责任编辑:cc.梅子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分析:农业“互联网+”(农业3.0.. [下一篇]分析|县域农业电商为何哀鸿一片..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