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上一则“油菜地种出大龙袍”的新闻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这里所说的“龙袍”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红茶品种,而是在农田上种出了龙袍的图案。 如同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园、北海道花海、荷兰郁金香花海等创意农业一样,作为一种农田艺术,南京麦田“龙袍”景观的出现,同时也带来了“点赞”和“反对”两种不同的声音。“龙袍”农田的制造者说他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发展创意农业来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从高空俯瞰“龙袍农田” 所谓“龙袍农田”,是由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长江社区组织当地农民,在108亩的田地上,经过专业的设计与搭配,将小麦等植物种成龙袍图案的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观赏。但龙袍农田在受到社会关注、迎来四方游客的同时,也遭到一些质疑的声音。其中质疑最多的是关于耕地的使用,应是以农业生产为目的。对此六合区龙袍街道党工委委员陈思表示,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争议与质疑,作为创意农业的一种形式,龙袍农田设计的初衷就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一次有益的探索。 陈思:我们在做这108亩的时候,农作物的收成几乎是没有变化的。包括它传统的收益和它创意的收益,我相信是均衡的,我们长江社区的老百姓,他们的收益往往是大于他们种植传统农业的收益,专家的质疑应该说是在我们的尝试上面又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提醒。至于说用了枯草只是为了造型效果,用量非常小,对农业生产不会带来影响。 
“龙袍”农田里设计了一些卡通形象为创意农业增添趣味性 近日记者来到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还没有到周末,就有不少前来游玩的私家车停在路边。春风拂过,绿色的麦浪此起彼伏,在“龙袍”农田的一端,俯瞰农田的观景台也即将搭建完成。据当地人介绍,现在正是乡村旅游的旺季,最近慕名而来的游人不断,镇上的农家乐的营业额呈现上升趋势。 六合区龙袍街道长江社区农民杨德彪:我流转了六亩田,交给了长江社区的合作社,全部交给他们来经营管理,我们来百姓在这里面呢能得到股金分红,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实惠。 记者:能分多少? 杨德彪:这一块就是看年底合作社的效益,收入的多我们分的就多,收入的少我们拿的就少。 记者:你家地以前种什么? 杨德彪:以前种小麦玉米,那个收入很低,一亩田搞死了也就七八百块钱,现在这样入股要不必以前好。包括我在内,我们90%的村民都愿意这样搞。 
记者采访六合区龙袍街道长江社区农民 今年3月,“龙袍”农田计划启动之时,六合区龙袍街道组建了南京第一家农家乐专业合作社——长江渔村农家乐合作社,合作社除了开发以创意农业为主的旅游项目,还将帮助农户销售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并引导农户用闲置的房屋开办农家乐等,而所有合作社的成员都将从这些收益中得到“分红”。而相比之前单纯种地,农民年收入也增加2万元。村民何兆平算了一笔帐,按照每亩600元的土地流转费,加上年底的股金分红,平时给合作社打打零工,每年收入净增1到2万元。 何兆平:我流转了将近10亩多点,原来收入相当的低,原来一亩地300多块钱的收入,现在光是村里给我们流转的费用就是600多一亩,还根据效益,效益好了年底还有分红,最起码在1000元左右,这是有把握的。这个东西带动农家乐,包括树林,生态,你看着路修的多好,环境美很了,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啊。 
龙袍农田观景台 创意农业源于国外,与传统农业功能不同的是,创意农业更主要的是为人们提供精神和文化享受,精心绘就的田野美景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了农业功能,让传统农业成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六合龙袍街道党工委委员陈思表示,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领域,把农田做成景观不仅让田野变得妙趣横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提升农村区域的整体价值。 陈思:现在大家都在谈“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加什么?能不能把我们基础农业涵盖进去?能真正的让老百姓增收致富。现在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有很多在做大地景观创意这一块。现在到乡村旅游的人也特别多,他们对于这种美的向往也比较积极,这种积极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所以说吸引了很多人过来。 
记者采访六合龙袍街道党工委委员陈思 通过农田造景发展创意农业,带动农民增收本身无可厚非,对于来自专家关于改变农田用途的质疑,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瑧认为,创意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广,但并不能因此而削弱农业最基础的生产功能。 朱启瑧:南京的这种做法通过这种创意农业引来了很多市民来观赏,这种做法从我个人来讲我是认可的,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来增加景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的措施。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到,农业的最基本的功能是生产农产品,我们发现有些地方为了搞所谓创意农业来造景而牺牲了农业的最基本的功能,比如说有的地方就种花,花期一过就把地抛掉了,甚至花期过了,果实也不去收割。农业有很多功能,我们说看花啊看叶啊,它是农业多功能里面的之一,那么我们不能为了看花而削弱它的生产功能。 央广记者:杨滢、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