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是安徽重要产业,茶叶收入是当地很多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清明节前,倒春寒来袭,茶叶产量下降,茶农期待茶叶价格能有所上涨。然而,前不久,记者在安徽不少茶叶产地看到,由于受经济不景气等大环境的影响,春茶销售遇冷,导致茶叶价格低迷。(央广记者王丰、张秋实、池州台记者叶路) 
“只有这个样子,多加一点,多加一点,加不了了。” 最近一段时间是春茶生产销售旺季,很多茶叶经销商来安徽石台县收购鲜叶加工成干茶对外销售。一位茶叶经销商告诉记者: “去年像这样的茶叶,(鲜叶一斤)要卖二十五、二十六块。今年就十块了。” “就是干茶卖不动,具体的原因我也搞不清楚。就是干茶卖不动。(这一个茶季比往年同期相比,干茶价格下降了多少?)下降了50%还不止。” 由于鲜叶价格太低,很多茶农冒雨奔波于各个收购点之间,希望能卖个可以接受的价钱。茶农汪东发: “要价要的高一点,采茶叶采得可怜,对吧?他们开价11、12块钱(一斤)。便宜了一点,这是高山茶叶。” 茶农 徐招红: “以往能有两万多块,现在还没有弄到一万多块钱。” 茶农 汪东发 “肯定还要发展茶叶,那农民茶叶要不种就不行,家庭经济来源,茶叶是主要的。” 
在安徽黄山,老谢家茶叶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传承人谢四十也是众多茶农中的一份子。因为出身农民,对茶农的艰辛感同身受,面对如今萧条的茶叶市场,谢四十的压力同样很大。 谢四十:亏本,2015年赔了300多万,2014年赔了260多万,2016年还得继续赔。 记者:那怎么办呢? 谢四十:政府补贴能给补贴,补上就不赔了,如果没有政府财政资金补贴,肯定茶企建设不下去。 黄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叶站站长许乃新研究黄山市茶叶产业十几年了,回想起毛峰曾经的辉煌,他用了“高端”一词来形容,那时,毛峰在市场上的价格可以卖到一斤几万元,尽管如此,前来团购的客户还是络绎不绝。许乃新告诉记者,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以后,这样趋之若鹜的景象再也没发生过。 实际上现在的高端茶、礼品茶的销量,不是减少,是大幅缩水,像以前上万块钱的茶叶不以为然,现在几千块钱茶叶就很难卖了。 为了挽救茶叶市场,近两年,黄山市开始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减少高端礼品茶的数量,增加中低档茶的生产量。谢四十表示,不论做什么档次的茶叶,无论什么时候,企业对茶叶质量的把关,决不能松懈。
我认为,中国的茶叶尽管供大于求,把自己的优势做好,市场还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高端的毛峰来讲,这两年,八项规定以后,受了些冲击,但回归了理性的自然消费,需求量还是有的,不是没有啊。关键高端品质要达到高端,就会被市场接受。 一边是市场和效益,一边是对茶叶理想和信念的坚持,面对困境,如何将市场和茶叶的理想统一,这也是茶叶专家许乃新正在研究的课题: 精品一定要有,压缩高档茶数量不等于取缔,市场上一定要有最好的黄山毛峰。第二企业也不一样,企业走市场,有不同的目标,做名优茶的,目标就选在高端人群,就瞄准这个团体。然后大家都可以把它做细,做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