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打铁匠,乡村八大工匠之一,曾经是农耕时代重要锻造人。随着时代发展,那些带着乡村质感的手工制作,淡淡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乡村匠人聪明睿智、别居匠心的手艺和工匠精神,却永远挥之不去。今天的《爱在乡村》,带你走进陕西乡村打铁匠人魏成典的故事。 在一间处处显露出岁月痕迹,用陈旧褪色的门框围起的打铁房里,现年68岁的陕西汉中略阳县徐家坪镇刘家庄村老铁匠魏成典,恰好在为村民锻造春耕生产需要用的农具,只看着一缕青烟冒出,伴随着“刺啦”一声,一把铁器就此初步打磨完成。 铁匠魏成典:打铁首先要本事硬。要有一把气力,要有一个耐力。要打一个成功的家具,必须要把火淬好,火淬是关键。 出生在五十年代初的魏成典,18岁拜师学艺,三年学成独立打铁。那个曾经红红火火半个世纪的半间厦房里,魏成典在那里打铁已经五十多个年头。在刘家庄村,魏成典的打铁铺曾经是一个最热闹、最有人气的地方,周边的村民锻造农具或修补农具,都需要送到他这里完成。 铁匠魏成典:打造一件工具,包括选料、烧火、捶打、成型、淬火等十几道工序。从选料开始每个步骤都有讲究。 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打铁是需要两个人配合融洽、默契的重体力活。 铁匠魏成典:打铁这活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特别是夏天,我们打铁站在炉子边火烤,还要抡大锤。又脏又累,所以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样的活。 从十八岁开始跟师傅学打铁手艺的魏成典,已经打铁五十个春夏秋冬,除了对打铁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更多的是对这个祖辈老手艺的坚守和传承,他一生共传授徒弟10人,遍布略阳的西淮坝、横现河、徐家坪等地。徒弟吕战伟遵照师傅的教诲,干一行爱一行,在他的村庄干起打铁的行当,一干就是30年。 徒弟吕战伟:我跟师傅学习打铁才十几岁,师傅手把手的教,言传身教,那时候人年轻贪耍,师傅教导我每做一样事情要有始有终,自己既然选择了这门手艺,就坚持干好。 随着机器制造业的迅速崛起,这个承载千年历史的民间传统打铁手艺,在科技兴盛中逐渐没落。魏成典的铁匠铺子处处显露出岁月痕迹和衰败。 魏成典:我现在也老了,也干不动了,以后村民需要修个理农具可以说都没有人了,说实在话,如果有人愿意学这个手艺,我还会认真传授给他。 多年来,魏成典老人一直在寻觅有灵性的年轻人,意欲传授技术,但愿意学习打铁的却寥寥无几。 铁匠魏成典:我原来想在有生之年再带一个关门弟子,现在我家庭上有八十九岁的母亲,下有有病的妻子,整天忙得团团转,但是每天走到铁炉屋,身上就充满了力量,什么困难、痛苦都忘了,打铁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虽然把打铁手艺传承下去的心愿很难实现,但他仍然在坚守这个温暖和滋养他一辈子的老手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