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解读|《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04-21   来源:果洛农批网  作者:罗宾   字体:【 】  浏览:78次   评论:0

“聆听三农,感悟中国”

点击上方“三农中国”可以订阅哦!

《新闻解读》,咱们来说说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都说了啥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猪生产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其中包括:生产保持稳定略增,猪肉保持基本自给;规模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户成为生猪养殖主体;规模企业屠宰量占比不断提升。

规划为何会出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任常青表示,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城乡居民不可或缺的“菜篮子”产品。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出台这个规划,就是为了促进生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任常青:这是一个指导我们未来五年生猪生产的一个指导性的文件。生猪生产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是生猪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出台这个规划,还是基于怎么样来改善我们国家的生猪生产和猪的供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个猪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了要求,十三五期间把生猪的生产,市场的供应与需求匹配起来,保持一个很好的平衡,这个规划主要是起到这么一个作用,它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举措。另外,在生猪生产过程中,生猪生产规模化养殖水平还是不断提高的,规模化养殖对土地资源要求是比较多的,土地资源短缺也是一个制约因素,还有生猪的生产成本相对于国际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我们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进行应对,有了这么一个规划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规划》从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大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支持规模养殖发展,强调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避免散养户发展的盲目性,减少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任常青表示,近年来,生猪价格经历几轮大的波动,熨平猪周期,稳定市场经营是长远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任常青认为,熨平猪周期需要多种措施,《规划》的出台是一种干预的举措。

任常青:猪肉的供应和消费之间怎么来平衡,这是始终困扰着生猪生产与销售之间的一个难题。熨平这个周期性,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供应方面,出栏方面要有一个比较精准的出栏量。现在很多是规模养殖,比过去就能做到一定的精准;第二个在生猪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的采用,科技的采用也对生猪的出栏实现一定的干预;第三个方面是市场和政府的干预,市场的供给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个是我们自己的生产,另一个可以依赖进口,当市场的需求供给不匹配时,我们可以进行两个方面的干预,至于生产制造业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预警,对生猪未来一定时期的需求的特征、需求量做一个很好的预警,为生产者来提供生产信息的服务,都有助于熨平这个周期。这个规划的出台,实际就是干预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熨平这个周期性。

记者编辑:李鑫

Tags:解读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责任编辑:罗宾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国家发改委:多数城市落户门槛过.. [下一篇]专家:地方无权制定土地使用权续..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