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三农厨房丨野菜家养还能姓野?
2016-04-02   来源:衡阳农批网  作者:wind   字体:【 】  浏览:53次   评论:0

三农厨房丨野菜家养还能姓野?

2016-04-01 三农中国

《三农厨房》:双人脱口秀

《三农中国》特别节目

每周六、日播出

从厨房里的萝卜、白菜、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聊到一周来的农业大事,深入浅出的阐述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有交锋,语言风趣幽默,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听众听到有内容、有分量的农业信息和观点。

精彩内容

《三农厨房》第二期:野菜家养还能姓野?


1、野菜有毒需谨慎?

2、野菜家养还有野味吗?

3、农民如何养殖野菜挣大钱?

《三农中国》邀请:

?著名评论员-朱煦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毅

做客“三农厨房”

一位是资深吃货,一位是麻辣女教授,

锅碗瓢盆、油盐酱醋;

厨房里最普通的萝卜青菜,也能折射出三农领域的阴晴冷暖;

三农厨房嬉笑怒骂中,来听三农那些事!

1.野菜有毒需谨慎?

资深吃货-朱煦我特别喜欢野味儿,尤其是去路边儿买刚采的野蘑菇,太鲜了!

麻辣女教授- 朱毅 可不能出去买蘑菇,每年都有几十个人因为蘑菇中毒而身亡,他们都觉得自己能认出来什么有毒什么没毒,但是还是出了意外,所以出去采蘑菇和买蘑菇都是不可取的。

资深吃货-朱煦那蘑菇不能吃了,野菜能采吗?

麻辣女教授- 朱毅 看你采的地点以及后期加工方法,尤其是路边的绝对不能采,公园绿地里面的也不能采,因为在一个你并不是完全熟悉的环境中,你并不知道它在你到来之前遭遇了什么,所以会有重金属污染、各种污染的风险。也不能看是不是好看,好看的往往是不安全的。

2.野菜家养还有野味吗?

资深吃货-朱煦我就觉得家养的和大棚养的野菜就不是那个味儿。

麻辣女教授- 朱毅 其实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野菜被人工饲养的时间还不够长,身上的遗传因素并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味道是不会有什么差别的。所以野菜家养野味依旧。

3.农民如何养野菜挣钱?

资深吃货-朱煦野菜家养不应该成本下降了么?为什么还是卖那么贵呢?

麻辣女教授- 朱毅 野菜虽然家养,但味道还是比普通的家菜好,而且比起真正去山里采的野菜,已经便宜了很多了。所以农民朋友们也要把价格扛住了,不要给自己压价格,只要你的菜好吃,不愁没有人来买。另外,农民朋友们也要注意,野菜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不用打农药,而且生长速度很快,也不用肥料,免得疯长,随便整一块地野着养就能养的很好了,不用养的很大,小小的就很好,这样也能够保持野菜的野味,卖个好价钱。

朱毅教授说

小区里的老阿姨们,是能把广播电视里的我,和日常生活的我统一起来的,老阿姨喜欢拦着我问一些和吃有关的问题。老阿姨,老问题,老问法,老回答,老不甘心,一年又一年。“请我帮看篮子里的野菜,野不野?”瞅上一眼,摸上一摸,十有八九,人工栽培的。坚定的答案,让老阿姨们眼巴巴地失落了。我会补上一句,人工栽培的也没什么不好,差不多的,她们还是抱怨,不是以前的味道,淡得很。现在,补上一堆话,老阿姨们看过来。

家菜从野菜来

野花、家花,野菜、野果,家菜、家果,主要就是栽培历史和开发利用程度的差距罢了。可食用的家花、家菜、家果,追本溯源,都曾“野”过,慢慢“家”起来。

早在新石器时代,丰富的野菜资源就是人类采集的对象,之后野菜陆续被驯化、栽培。八千年前可见“择其良者,去须,带叶移栽之”的记载。《诗经》那会儿,人们就懂得建了专门的菜圃,让瓜果早熟。先秦开始食用的野生菌,一直野着,到了唐代才正式进入家养时代。南北朝开始,白菜就不断从野菜中选育改良,菜苔、小白菜、大白菜的就都种出来了。

还有一些,没来得及被人类及时收养的野菜,就继续闲云散鹤,自由自在,在荒郊野岭,在庭前屋后,野着。

野菜家养,野味依旧

现在的家菜,曾经都是野菜,现在的野菜,成为家菜,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意愿问题,驯化问题。其实,我们心心念叨的很多种野菜,这些年都在大棚安营扎寨,人工种植的野菜,不用苦等春姑娘的笑脸,春夏秋冬,都可以神气地走上餐桌,而且产量充足,只要你买得起,要多少有多少

论形态,家养和野生的,除了肥嫩和矍铄,幼稚和沧桑的对比外,看上去的差别不算太大。有些形态也可能不同,比如野生蒲公英就五六片叶子,种植蒲公英的叶子一只手都捧不下。要论食品安全,普通老百姓,就老老实实吃驯化后的种植野菜,安全又美味。真正野生的野菜,你可能认不准采错了。还有你完全不知道这野菜今生今世的坎坷,甚至不知道在你到来之前一分钟,野菜可能遭遇的不测。这,就是“野”的风险所在。

要论营养价值,在实验室里可以检测出来的指标相差无几。野生的因为光照充足,生长周期长,通常次生代谢物质积累要多一些,维生素C含量要高一点,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他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纤维等,家养的和野生的没有显著性差异,多吃一口两口的,就把少的那点吃回来了。看了那些比较数据,你会感慨遗传的魔力大于环境的改变。要论口感,除开心理作用,家养的也逊色不到哪里去。综合考虑,各有利弊,但为安全和产量,莫嫌弃家养的啊。野菜搬个家,居住条件改善一下,不能就不准人家改姓啊。

种野菜是致富好路子

我国野菜种类有300多种,常见的,营养价值好的,有100多种。家菜多了,久了,就多少有点倦了。野菜就在这富足和倦怠中,物以稀为贵了。架不住喜欢野菜的人多啊,采野菜都能采出破坏生态环境的茬。

最心酸的当属发菜,全国各地200万人次,在内蒙古大草原大肆挖发菜,造成近两亿亩草场荒漠化、沙化。为了满足人们群众的胃对野菜日益增长的需求,因地制宜,好的野菜品种,人工种,哪个角度看,都是丰富菜篮子,赚满钱袋子的好路子。野菜皮实,上得厅堂,下得荒野,经得起风吹雨打。在长年累月野外条件的锻炼下,练就了一身对付病虫害的独特本领,不用农药就能长得顺风顺水。

当然,如果露地栽培,大棚、小棚覆盖栽培相结合,野菜们就是上了天堂,不知春夏秋冬地疯长了。种野菜投资少、风险小、效益好,想不明白种什么的时候,就种野菜吧。通常每亩可以达到2万多元的收益。一直以为咱们南方蕨菜顶呱呱,研究市场才知道俄罗斯的数老大,东北排行老二。咱南方蕨菜只东北蕨菜一半的价,东北的只有俄罗斯五分之四的价。

给大伙儿提个醒,野菜没经生态驯化,注重区域化特性,才能质高价优。黑龙江一个省,就有二十多家野菜加工厂,二十多种批量生产的野菜产品,只是大多都是供出口的。山西有个长治县,每年都能收上七百多万公斤蒲公英,年产值六百多万元。蒲公英的小伞,撑起了一方经济的一个角。野菜生态观光园,野菜养生馆,野菜休闲食品,野菜化妆品……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自己动手养野菜,不是什么难事。十平米的小院落,几平米的小阳台,只要喜欢那些野菜曾经的“野”味,尽可以种下野菜的各种想象,收获一茬又一茬,满足味蕾满足胃。

也有会做生意的农民,直接卖一盆盆的野菜,买回家随吃随摘,采了还长。

话说了一箩筐,刚开始驯化家养的野菜,骨子里的野性,一时半会儿改不了的,继续叫野菜,没有什么不妥,当得起这个“野”字。实在挑剔的,咱改个名,叫特种菜,叫药食同源菜,一样身价不菲,一样卖个好价钱。

最后说一句,咱大棚种的,不用藏着掖着,大大方方亮出来,童叟不欺,做个实在人,爱买不买,买的卖的都欢喜。(作者:朱毅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编辑:一亮、子晴

责任编辑:杨路

Tags:农厨房 能姓野 责任编辑:wind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轮作休耕可行吗?衡水试点告诉你 [下一篇]互动 |低保农民竟然“被上班“,..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