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9日消息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17号,作为今年两会的一项重要成果,“十三五”规划纲要获批全文发布。其中“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和“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均被写入纲要并单列章节。作为指导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如何影响咱们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农业现代化一直是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被提了很多年,那么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李国祥: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一直是在不断地推进,现在整个中国的现代化水平跟过去相比较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个主要体现在我们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已经提高,像现在很多的农业生产都已经是机械化,小麦的机械化程度耕种收整个环节已经超过了90%。按照现行的标准,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标准估计达到了46%,农业现代化水平跟过去相比较,确实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当然与国际水平相比较,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国家已经确定农业现代化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那么中国特色的道路实际上就使我们对于现代化的内涵逐渐地明确,就是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在刚刚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今后五年农业现代化八个重大工程之一,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农药化肥使用减量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疫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实现各类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监管信息共享。 上述举措足以说明,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在李国祥看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 李国祥:一个方面就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通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通过品牌的建设,特别是“三品一标”,就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类型进行标识,这个方面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统一起来,激励生产者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同时我们要加大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的责任追究制度,由过去的分散监管更多的转向属地责任。哪一个地方出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由当地主要来承担责任,并且加大追究、惩戒力度,从政府层面,从我们的执法机构来对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