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认真修改充实,共修改充实61处。 在农业方面,涉及修改的内容包括:将“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改为“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农村金融服务”;将“鼓励秸秆资源化利用,减少直接焚烧”改为“鼓励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限制直接焚烧”。补充增加部分包括: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等。 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些修改,意味着什么?尤其在农业保险方面的修改和增加比较多,具有什么意义?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常青认为: 任常青:这跟我们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有一定关系。我国巨灾的发生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巨灾赔偿方面,市场覆盖面还是比较低。从长远来看,要想缓解灾害带来的损失,应该由市场政府共同来承担风险。现在出现农业巨灾后,政府负担赔偿的比较多,市场承担的比较少,长期下去政府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在农业巨灾的补偿方面就不会非常稳定。要完善农业巨灾方面的赔偿,还是要以市场为主,这样会减轻财政负担,也减轻受灾主体的经济负担,这是十三五应该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修改的部分中我们注意到,将“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改为“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农村金融服务”,这又是何意?任常青认为,修改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农村的金融市场。 任常青:现在的农业保险和农村金融是一个统一的农村金融体系,它既包括传统的农村信贷,也包括保险和农村资本市场,这是大金融的概念。如果仅仅强调农业保险,而不跟金融联系起来,可能还是无法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在农村金融方面,传统的农村信贷存在着矛盾,农业保险发展比较滞后,如果把两个方面统筹起来,一方面可以给农村注入更多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在农村遇到自然灾害后,保险制度可以保障,会使得农村金融市场更加的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