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里 宋志芳老师依然坚守大山里的“寸腰学堂” 央广网北京3月1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新市镇寸腰小学就在大山的山腰上,解决了当地寸腰村和坳田村共14个居民组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这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但是老教师宋志芳却在这里扎根30年,很多乡亲两代人都是她的学生,她说,虽然这所学校交通不便,但却是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 学校地处半山腰,“寸腰学堂”的得名,是“寸”着腰才能到达的意思。宋老师告诉记者,这里是新市镇寸腰山上唯一的一座学堂,最多的时侯,寸腰小学有6个年级,100多个学生。 宋志芳:这个学校必须存在,如果这个地方不存在了,这两个村就没有学生读书了,很多外来的老师就感觉不习惯,在这里呆不到好久都要想方设法都要走,如果我都再走的话就没人在这教书了。 
宋志芳老师家访彝族留守孩子 如今,村里孩子的父母大都外出打工,留守看护学校期间,宋志芳还会经常到留守学生家里走一走。步行20多分钟山路后,宋志芳来到吉牛以夫三兄弟家里。今年三月,吉牛以夫的父母就去了内蒙古打工了,年龄稍大的吉牛以夫承担起了照顾两个弟弟的生活和学习。宋志芳:你要带着弟弟他们,要带着他们好好的把作业完成。千万别带他们去河沟里面洗澡。 30年来,从宋志芳课堂上走出的学生已经超过700人,大山里很多家庭一家两代都是他的学生。学生吉牛以夫: 吉牛以夫:我觉得宋老师就像我妈妈一样。 尽管在学生心目中,宋志芳就像妈妈一样。然而在宋志芳心目中,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宋志芳:我大的那个女儿,生病了,那几天又正在监考,我想在家里生病,考完之后带她去看,结果还没等到考试结束,她生病就去世了,这是感到很遗憾的一件事情,她还喊我把考试那天的试卷拿给她做,那天早上她都在和我说话。 2014年7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邀请宋志芳赴北京参加首届“希望工程烛光奖”颁奖活动。 宋志芳:其实我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我的付出都是应该的,也只是做些平常的小事,大家都觉得付出了、看到了、认可了。这就是给我最大的一个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