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高龄农民工应该“老有所依”
2016-05-12   来源:乌鲁木齐农批网  作者:xiaoma哥   字体:【 】  浏览:47次   评论:0

中国现在老年人人口数量是多少?空巢和独居老年人接近一亿!

随着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年龄也随之延后。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农民工来说,“老有所依”的政策扶持依然存在着大片空白。

随处可见的建筑工地、环卫场所都有不少已经是年过50岁的“高龄农民工”,由于年龄问题的尴尬,他们很多虽然在工作岗位上,却被关在社会保障的大门外,有些即使告老还乡,但是因为没有连续缴纳15年的社保而无法享受养老金。

“老无所依”对于他们,并不是危言耸听,农村的环境变化在如今的时代已然发生重大转变,改革、科技的飞速提升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并使得农业获得空前发展。部分富于劳动力能够外出打工,在近几代农民家庭中,这样的“半工半农”模式支撑了不少的家庭发展。

但是,随着传统农业式微之势,加上整个时代的生活成本、就医成本、教育成本、农资成本都不断升高的情况下,还想依靠这种“半工半农”的持家方式过上小康生活已经是不切实际了。

对于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来说,用工单位考虑风险的情况下,逐渐排斥高龄农民工,高龄农工打工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往往也只能干一些脏活累活,所获得的收入也捉襟见肘,而这些高龄务工者的人,差不多都是50来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下压力和困难不难想象。

而这些高龄农工的子女,同样存在无法留在城市、无法回到农村的尴尬境地,把他们养大成人的父母逐步老去成为“高龄农工”,而他们自己由于教育以及社会资源有普遍的短板,在社会竞争中会出现较大劣势,往往很难具备让上一辈过上幸福晚年的条件。

如今的高龄农工作为第一代农民工,在他们当时养老保险政策不完善、制度不规范的情况下,导致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困难,再加上出现的一些用人单位不认真执行养老保险政策,致使这一批高龄农工被“关在门外”,他们也曾为国家、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果让他们自生自灭实是有违人性,同时,也与如今提倡的基本保障原则呈相悖。

再者,如果农村的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大量“高龄农工”又加入到贫困人群中去,这给扶贫工作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因此,要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对“高龄农工”进行政策帮扶,比如像当年解决老年职工的参保一样,让一部分在城市打工多年,但离15年缴费期还有一定距离的“高龄农工”,通过补缴获得城市养老,从而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老有所养是最基本的民生,也算是国家承诺,所以高龄农工群体的养老问题是一件大事。不能让养老出现这么一个大“缺口”!

找土地、发布土地信息>>>>>聚土网

聚土网微信公众号:jutucom

Tags:高龄农 应该 责任编辑:xiaoma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假如农村宅基地可以买卖 [下一篇]看看你的童年记忆中,是否有它们..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