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土网2016/04/20 14:09 常州外国语学校最近摊上大事了。自去年底以来,该校有493人出现各种异常症状,个别还被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家长怀疑与旁边的化工厂污染地块有关,结果调查发现,污染地块的氯苯等污染物超标近10万倍。 
493名学生因学校环境污染患上恶疾,真相却姗姗来迟。3月21日,常州市环保局官方微博称对学校周边环境开展巡查巡测后发现并无异味;4月7日,学校官网发布《关于个别人恶意散布歪曲环境检测结果的声明》,称学校对此恶意散布谣言已报警;4月15日,该校官网又发布声明称检测发现“土壤及地下水检测结果满足环境质量要求”。而事实的真相却是:学校旁边三家已搬迁的化工厂曾存在有毒废水直接排厂外与危险废物偷埋地下行为,环境评估存在严重瑕疵,学校未批先建“抢跑”七个月,并抽取重度污染的地下水建校,就在学生入校就读时,旁边的污染地块还在修复之中。 环评疏漏,违规建校,掩盖真相,欲盖弥彰。常州外国语学校旁边的“毒土地”连家长都闻出了刺鼻的异味,当地环保部门与学校却一味遮掩事实,若非责任缺失,实是其心可诛。倘如这493名学生的症状不是那么明显,病情不是集中突发,而是以隐性病根深埋在肌体里,毕业一茬走一茬,岂非神不知鬼不觉了?这里的隐忧并非患病学生的健康受到困扰,而是环评报告与建设监管如同儿戏,这样的“环评”潜规则背后有着诸多的愤慨:“环评”的严肃性与准确性该谁把关?监管部门为何没有及时叫停违规建设?当地环保部门为何睁眼说瞎话为污染护短?化工企业偷排偷埋这些年为何从未被查处? 493名学生成为“小白鼠”之后,引发了“常外”建校背后的渎职违规的多米诺骨牌,如今,最令人心有余悸的是除了常州这块“毒土地”外,还有多少高楼是建立在“毒土地”之上?那些环评报告有没有昧着良心在裸奔?环境修复有没有达到标准?生活在“毒土地”上的人们有没有受到隐性的戕害?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猜想,但不能否认它的客观存在,因为我们的“环评”还缺少一致的好评,我们的“环评”已经损害了自身的公信力。 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污染企业外迁与土地资源盘活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污染地块的再开发,必须要有严格的环保评估与整治预案,对于“环评”结果,必须要有第三方监督,以及责任倒查机制的落实,让“环评”成为可行性论证的重要决定因素,让司法介入确保“环评”的权威与公正,而不是成为“毒土地”开发中的另类通行证。 人的生命健康是无价的,不要等到许多人成为“小白鼠”之后再补救,那时不仅为时已晚,而且代价太大。当人们用鼻子都能感知环境污染时,职能部门却还在若无其事地“辟谣”,“环评”还在回避着真相,这样的环保作为,真令人如坐针毡。 “毒土地”不可怕,可怕的是为“毒土地”护短遮丑的“环评”,可怕的是“毒土地”利益链上的监管休眠。还有多少“环评”在裸奔?这需要披上法治的外衣去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