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东北备春耕之际,近日,记者在我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产区黑龙江省调查发现,自2014年大豆目标价格试点以来,目标价格补贴减少了农民因大豆市场价下降带来的损失,保护了农民利益。特别是随着玉米价格下降,国家提出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计划,大豆面积有望增加。但从目前试点来看,大豆目标价格面临面积核实难、补贴被摊薄等问题。同时,国内外大豆价格倒挂依然严重,加工企业开工普遍不足。 
成效初显 大豆效益接近玉米 2014年国家对大豆进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目标价格定在4800元/吨,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将差价补贴给种植者。在黑龙江省当年补贴标准为每亩60.5元,补贴于2015年5月、6月发放到农民手中。去年的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目前还没发放。 黑龙江省北安市杨家乡新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邢海军说,目标价格补贴直接补到种植者手中,带动了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据黑龙江省农委统计,2014年该省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达到3900多万亩,这是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五年内首次止跌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叶兴庆说,国家推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尊重市场规律,把价格降下来,缩小国内外价格差,另一目标是调整种植结构。“现在来看,价格是有所降低,但结构调整的目标并没有实现。” 去年国家下调玉米价格,玉米收益减少,今年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调整玉米临储政策。在此背景下,大豆收益和玉米收益的差距在减少。 黑龙江省兰西县振宇玉米专业合作社,去年流转了3600亩地。刨除流转费和种子、化肥、机械费用,算下来去年每垧(15亩)地利润不到2000元,而原来每垧玉米效益在4000元左右。相比之下,种植一垧地大豆的收益为1250元,加上国家补贴,和玉米的效益就接近了。 海伦市农业局副局长郭长生说,在国家调减玉米结构背景下,玉米价格还会继续降低,大豆效益和玉米效益正在接近,这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大豆面积。 面积难核补贴摊薄 加工企业开工不足 大豆目标价格试点过程中,黑龙江是按面积进行补贴,同时参考了产量。因此,准确地核定每户农民的大豆种植面积就成为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黑龙江省采取了农户申报、村级核实、乡镇复核、市级确认上报、省级抽查确认等办法,并对补贴农户、面积、标准、金额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尽管采取了多种办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基层干部反映,由于工作量大,工作人员有限,上报数据只能依靠村级上报,数据准确性得不到保障,甚至在一些地方,激发了干群矛盾。北安市杨家乡党委书记郭海生说,大豆需轮茬种植,每年面积都在变化,种植面积需要年年核定,基层的工作压力比较大。 第一时间获取新鲜的行业资讯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聚土网」或「jutucom」,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聚土网每日优质精华内容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