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央财政在提高农产品贮藏加工能力上投入了不少资金,但全国政协委员莎娜说,“必须看到,目前全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水平仍然很低,即使在补助政策实施地区,现有初加工能力也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据有关专家测算,照目前资金规模,要解决内蒙一个地区的马铃薯贮藏问题,至少还需要25年。”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刘明国也表示,由于初加工环节设施简陋、方法原始,造成了大量农产品在收获后白白浪费。据相关调查和测算,我国每年农户储粮造成粮食损失400亿斤左右,产后损耗马铃薯约1600万吨,水果约1400万吨,蔬菜约1亿吨。每年农产品产后损失超过3000亿元,相当于1.5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四年来,实施政策的省区新建贮藏、保鲜和烘干能力不足实际需求量的10%,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许多地方出现“一窖难求”、“一库难求”的局面,农民要求提高产地贮藏、加工能力的呼声较高,还未实施该政策的省区市也强烈要求尽快实施。 同时,随着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贮运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提高,各地对提高贮藏设施单体库容和总贮藏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从山东省28个县市冷库建设需求看,单个合作社建库的平均库容为1800吨、农户为720吨,远超出补助政策可达到的最大库容,即合作社为500吨、农户200吨。”山东省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赵海军说。 据了解,四川、湖北、河北、甘肃、福建等省份反映目前补助设施规格偏小,不能满足许多专业合作社建设需求,同时,随着新修订的环保法的实施,补助设施技术方案中急需增加清洁能源供热的烘干设施。 节选来源:经济参考报 第一时间获取新鲜的行业资讯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聚土网」或「jutucom」,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聚土网每日优质精华内容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