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杭州“宋小菜”试水大宗农产品电商模式
2016-03-29   来源:徐州农批网  作者:immbbs   字体:【 】  浏览:57次   评论:0

数据显示,中国的生鲜农产品市场每年有着3万亿元的市场容量,并且正以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然而,代表着效率和效益的生鲜电商对这个市场的渗透率只有3%,线下的传统流通渠道依然高速流通着97%的市场份额,大宗农产品的“互联网+”始终是一片深水区,与擅长做“小而美”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很难实现深度融合。

“2012年是中国生鲜电商的元年,现在的农村淘宝、喵鲜生都是从那一年开始规划的。”浙江省杭州市“宋小菜”的CEO余玲兵曾经是淘宝特色中国项目的创始人,一手打造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遂昌模式”。

已经在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运行着卓有成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为什么还要离开阿里巴巴创办“宋小菜”?“沉浸农产品电子商务这个行业多年,我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线下的97%,‘宋小菜’想做的,是用互联网思维去激活这97%的市场。”余玲兵的这一选择,意味着他和他的团队要用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去面对批发市场和零售摊贩,为每日吞吐量在百万吨级别的农产品传统供应链系统,打造体量庞大同时精准系统的数据库。

从车里睡三天到一天卖完菜

将大宗农产品的供应链做成“应供链”

品类多、产区多、交易量巨大,互联网思维如何在庞杂的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发挥作用?

“宋小菜”的运行模式有其独到之处,他们经营的蔬菜品类在生鲜电商平台上并不多见——西红柿、土豆、茄子、葱姜蒜……都是老百姓一天也离不开的“大路货”,他们选取了零售摊贩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者作为自己的客户对象。用余玲兵的话说,他们要做的,是链接和整合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而非“取代”。

在北京健翔桥市场的一家摊位上,摊主侠姐打开手机上“宋小菜”的APP,依次点下自己第二天的蔬菜需求量,50斤装的荷兰土豆3件,20斤装的福建胡萝卜两件……点购完一天的菜品后,侠姐不需要再像过去那样,在凌晨开上自己的小面包车到远在北京南四环的新发地市场进货,而是第二天清晨在距离自己摊位只有几百米的冷库点提取货品。

“APP上的订购量,是我们建立数据库的来源。”余玲兵告诉记者,一个地区对蔬菜的需求变化起伏其实并不大,“宋小菜”在APP后台上聚合每个摊位的产品预售量,聚焦50-70种单品,短时间内就可以建立起每个城市蔬菜需求的数据库。当平台做到足够规模之后,可以通过数据预测出当地一段时期内的蔬菜需求,集单实现了集采。如此便可提前帮供应商制订供货计划,提高效率。终极形态则是将原来的推式生产转变为拉式生产,也就是以销定产。

以最接近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零售摊贩作为突破口,“宋小菜”这个“B2B”的生鲜农产品互联网平台正在改造着传统的大宗农产品供应链。

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完整供应链是这样的:生产者(产量靠天、无计划播种、价格随行就市)—农民经纪人(简单产区代购)—产区批发市场(集散单、简单包装、货运)—批发贩运商(产区集货、销区批发、采销价格随行就市)—城市大型销区批发市场(等货上门、按量取费)—市区农贸市场个体户(采购价格随行就市、规模小、距离远、采购及物流成本高)—零售用户。

“我们把供应链反向做成了‘应供链’。”“宋小菜”的市场运营总监张琦说,通过对终端需求的聚合,将品类的需求聚合成量级推到农产品供应的上游,直接面对生产基地或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经营商,绕开中间至少3层市场环节。“曾经有一位蔬菜批发商从河北省沽源县拉了一车土豆,在一天的时间里送到了我们在北京的5个站点,然后打道回府。如果是按照过去的经营模式,他的这车土豆进入一级批发市场,要至少在车里睡上3天,才能把菜卖完。大数据精准定位的力量,在这时候开始显现。”张琦说。

第一时间获取新鲜的行业资讯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聚土网」或「jutucom」,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聚土网每日优质精华内容推送!

Tags:杭州 宋小菜 水大宗 农产品 责任编辑:immbbs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青岛13项制度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下一篇]陕西提出实现果业产量收入双增长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