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营流转116万亩农地 他用自家经纪人服务线下交易 挂牌1.42亿亩土地

?导语
当被问到凭什么打动投资人时,他说:也许是自己有点匪气吧,倒不是长相,是做事的气魄。 早在2013年,田靖隆就想做农村土地流转平台。随后整整一年,他跑了全国20多个省市,调研国内的农地行情。 2014年上半年,为了了解竞争对手,他以加盟商身份加入了“土流网”,用3个月得出结论:加盟模式有弊端,其服务难以标准化,加盟商和平台利益诉求不一致,所以自己要采用直营方式。 下半年,他开起了线下的土地流转公司,只为摸清土流交易的流程。半年下来,他不仅发现了土地流转交易中的实际问题,还赚了70多万。 蛰伏两年,直到2015年4月,田靖隆的“聚土网”上线。“聚土网”采取了直营模式,在每个运营中心(重庆、四川)配备了20多名自有经纪人,负责提供辖区内所有的土地流转撮合、权证、农业后服、土地金融等服务。 
◆ 田靖隆为“聚土网”的上线筹备了两年 大半年内,平台的挂牌土地面积为1.42亿亩,通过“聚土网”完成的土地流转面积为618万亩,其中直营的重庆、四川占116万亩,共计884宗交易。 注: 田靖隆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调研全国20省 前有流水,后倚高山,房屋零星地嵌在起伏的丘陵上;农田大多闲置,荒草近人深。这就是田靖隆眼中的家乡——位于重庆中部的忠县白龙村,“真的是穷乡僻壤”。 田是连续创业者,早年开过旅行社,后来创办过乡村购物平台。他慢慢发现,农村有着相似的面孔:大量的土地闲置、荒废。 2008年~2013年,政策逐渐放宽,农民可以流转土地的经营权。田看好农村土地流转中可能存在的商机。 
◆ 政策正在解冻,土地流转制度不断健全 为了一探究竟,田靖隆实地调查全国农地。南至闽琼、东至苏浙、西至渝黔、北至陕豫……他跑遍了全国20多个省。“有时开车,有时坐轮渡,去看看农民们种香蕉、桂圆的土地。” 回到家乡重庆后,田得出结论:目前为止,重庆和四川是试点互联网+土地最好的省市。城乡一体化在重庆起步早,成都也早就有了农村土地交易所。“川渝是中国土地流转确权最早的地方。” 田想搭建一个农村土地流转平台。萌生出这个想法之后,2014年上半年,他以加盟商的身份,去拜访了“土流网”的创始人伍勇。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土流网站,“土流网”在线上发布土地信息,线下发展加盟商,提供交易服务;加盟商具有信息展示优先权,每年向品牌商缴纳加盟费。 加盟之后,田负责重庆的业务。三个月中,他仅获得一个客户。那是位于重庆合川的林地,约700亩。这次交易,让他赚了20万佣金。 他认为加盟模式有利有弊。“信息平台有社会价值,但更多是信息撮合,加盟模式又难以为继,服务不能标准化,有的多收佣金,有的赚差价… …” 他决定采取直营的方式,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土地流转的交易流程。 三类交易问题 田靖隆步步谋划,同年6月,他注册了“聚土网”的域名。 但彼时,他仍未开始搭建平台。他成立了一家线下的土地流转公司(重庆土林投资),组建了一支七八人的团队,先跑通交易流程。 ◆ 发展壮大后的“聚土网”团队 他搜集了不少土地信息,发布在58同城、赶集网等分类信息平台。这些土地资源来自村、镇、农委。“我们一般先找农委,他们会介绍哪些镇的土地需要流转,然后我们再去当地采集。后来,农委也会主动联系我们。” 当客户提出需求时,经纪人就陪同其现场看地,提供签订合同、办理交易证书等服务。田在重庆的十多个县市流转土地,每笔交易收取3%的佣金,赚了70多万元。 经过摸索,田靖隆近乎肯定,只有自营,才能解决交易中的实际问题。他将其归结为三类,并寻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 1、信息匹配。传统平台多是二手地信息,真实度低,买家找不到合适的地。“我们为什么不去找一手地呢?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民。我们先找村委沟通,再下沉到村、社采集。” 2、农民毁约。原因多为未签订承包合同,或合同签订不规范。“首先需要尊重农民,告诉经营者农民才是主人。然后规范签约流程,之前与农民直接签约,后改成与村集体签。如此,既能了解农民具体情况,又能更好地做思想工作。” 通常,农民的土地流转出去后,还能去农场上班。“每天薪水60~150元,每年还能拿到600~1200元/亩租金。所以尊重他们,请他们干活,他们一般都会支持。” 3、经营者(受让方)毁约。“目前还没发生过。我们已经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履约保障保险。如果违约实际发生,待关联土地确认好权责后,及时将土地再次流转,以免农民遭受损失。” 流程标准化 2015年4月底,筹备多时的“聚土网”上线,挂牌的土地面积约3000万亩。其中,重庆、四川采取直营模式;其他城市则设立分站(类似加盟,但不收取加盟费)。 田靖隆将重点放在打磨直营模式。他在城市(重庆、成都)设立运营中心,每个运营中心配备20多名自有经纪人负责当地所有的土地交易。 ◆ 用户可在“聚土宝”App中查询附近的土地(图为重庆) 实际操作流程为:直采出让方信息——(受让方)提交需求——自有经纪人提供居间服务。“服务包括信息匹配、交易撮合、签订三方协议、权证服务……完成订单后收取权证服务费。” 业务推进过程中,田致力于将流程标准化。 比如,他改变了原来一刀切的佣金做法。以前收取3%的佣金,成交后结算,就有可能出现客户讨价还价的现象。而现在根据交易标的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收费标准。“以前要防着用户跳单,他们会觉得服务和佣金不匹配。现在把服务标准化了,价格又在承受范围内,所以他们就愿意付费。” 此外,他还明确了权属纠纷,将每一步骤的责任落实到人头。“流转双方到某个步骤后,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第一笔交易发生在网站上线的一个月后。那是位于重庆江津的一片花椒地,约200亩。转让的总价约40万。 ◆ “聚土网”完成第一笔交易 投资机构开始与田靖隆接触。8月,“聚土网”获得中路资本的天使资金;10月,其成为首批进驻腾讯众创空间(重庆站)的9家企业之一。 叫停两个尝试 当同行将交易视为金融的入口时,田靖隆坚持金融只是交易的配套,能提高交易的效率。“就像链家为客户办理贷款,也只是为了让房子快点租出去。” 金融业务,田早有涉足。在网站上线前,田曾帮助受让方贷款,“他们可能手头有三四十万元,但付了租金和押金之后,就没有后续经营的启动资金了。” 于是,他联系重庆民间的小贷公司,向受让方提供贷款,“聚土网”收取资方的返点。几个月时间,“聚土网”陆续促成了9000多万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但在10月,田停止了贷款业务。原因是出现了坏帐,在四川的一块林地,就有几百万的坏帐。“农村土地交易的风控太难做了。它不像房地产那么活跃,资产评估很难,当坏帐出现时,处置变现困难,模式不可持续。” 同一时间被叫停的还有一站式服务。在8、9月,田靖隆引进了一些服务商,准备为受让方提供增值服务,包括土地整治、农业规划与设计等。 然而,两个月间未成一单。“我才发现,这项业务也许是‘闭门造车’,其实并非刚需。比如,要用50万元进行农业规划,但经营户不愿意为看不见的服务买单。服务频次很低,以至于我们介绍了几次,都未成单。” 服务众包 “聚土网”的业务发展迅速。在年底,网站挂牌土地面积约1.39亿亩。在直营的重庆和四川,累计完成了530多笔交易。 但田深感压力,直营的结果是扩张过慢。通常,一个经纪人负责两三个镇,但他们的工作半径仍然太大,“农村土地偏远,那么多土地资源信息、用户需求,如何收集?” 于是,他开始探索“农村合伙人”的方式。他在重庆招募了800多位农村合伙人,主要是当地经营户、合作社等农业相关人士,未来也会考虑招募大学生村官。 这相当于服务众包化。田靖隆专门为合伙人开发了“聚土宝”App,合伙人可以发布土地信息、帮助客户(经营户)申请金融服务等;而看地、撮合、签约等工作仍由经纪人负责;交易完成后,合伙人可以获得返佣。 尝试新模式的同时,田也推出了新的金融服务。这一次资方主打经营户的信用贷款,为他们提供租金分期等。“这次的资方比较成熟,不担心风控问题。之前小贷出现问题,是因为他们做的不是小贷,而是在放大贷。” 过去2015年,“聚土网”的营收为273万元;今年以来,逐渐扭亏为盈。 目前,“聚土网”的挂牌土地面积为1.42亿亩,田靖隆希望今年可达到3亿,“因为有了土地资源,平台才有价值。”同时,他计划在2016年新开2~3家直营运营中心,目标锁定在山东、江苏、湖北、北京等土地流转率高的城市。此外,他还准备将直营城市下的农村合伙人发展到6000人。 除了交易、金融服务,田靖隆还在布局农村土地的资产管理。关于后者,他卖了一个关子:你就理解为农村土地的Wework吧…… 文章来源: 铅笔道 记者 邵希 聚土网微信公众号:jut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