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土壤也会得病,中国0.5亿亩耕地已不适宜耕种
2016-06-20   来源:荆州农批网  作者:小舞   字体:【 】  浏览:85次   评论:0

根据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16.1%的土壤受到污染,其中耕地污染比例是19.4%,0.5亿亩耕地已不适宜耕种。环保人士称,余下的耕地大部分属于中低质量水平。在农业上,污染是土壤众多问题中的一个,农业专家称之为“土壤病”。

认识“土壤病”

土壤是一个活的有生命的机体,具有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导功能,一旦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土壤病”和土传病害是有区别的。“土壤病”是由于土壤自身不健康引起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而“土传病害”则是因为各种病原菌在土壤中生存并通过土壤传播给农作物使其发生病害。

判断“土壤病”

“土壤病”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要正确判断,首先要看田间农作物有没有病状,如果作物因非浸染性病害而不能正常生长,那就证明土壤本身有问题,属于不健康土壤引起的病害。换言之,凡是由于土壤不健康而影响或引起农作物发生的病害,就是“土壤病”。

分类“土壤病”

常见的土壤病总结起来有十种:

1、耕作层变浅:农田由于长期的机械耕作碾压和人工作业,使大部分农田土壤耕层变浅,有效活土层在15公分左右,加之降雨、灌水沉实,“犁底层”上移加厚,形成了坚硬深厚的阻隔层。这阻碍了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运行,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能力越来越少,抗旱性能不断下降。

2、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减少会引发一系列土壤问题,土壤酸化和次生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低下,土传病害加剧等。

3、土壤结构破坏、板结严重:由于土壤缺乏有机肥补充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不合理的灌溉,化肥的大量施用,加剧了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土壤的自然活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4、土壤趋于酸化:土壤酸化主要是由于过量使用化学氮肥和生理酸性肥料,导致土壤中酸性物质增加,使土壤酸化。土壤酸化会引起土壤养分流失,土壤有害重金属活化,土壤有害微生物特别是寄生真菌增加,加速土壤贫瘠化和土传病害发生。

5、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硝酸盐积累更甚,形成土壤表层次生盐碱化。轻则影响种子发芽出苗,阻碍养分吸收,作物生长不良,重则造成生理干旱,营养吸收障碍,土壤结构破坏,再甚者可导致盐害、死亡。

6、土壤氮磷钾元素营养比例失调,中、微量元素严重缺乏:在日常管理中绝大多数农民不按比例施肥,往往只大量施氮磷肥,致钾素匮乏,长期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耗竭,土壤中大量氮磷钾比例失调,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之间的营养比例失调。

7、农田土壤污染: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的残留污染,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污染,以及连作和病虫害病原物污染,一旦超出土壤自净化能力后就会“溢出”。这会造成土壤生态失衡,使土壤有益生物和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土壤生物种群减少,土壤理化生物性质恶化,土壤活性下降、土壤功能变差,失去农业利用价值。

8、农作物连作:农作物连作造成的“土壤病”在土壤中连续种植一种或同科作物,由于该作物所需要的中微量营养元素因连续被吸收而缺乏,也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还有前茬作物根系的分泌物因累积成为有毒物质而形成病土。

9、土壤侵蚀耕地:土壤侵蚀主要是农民垦殖过度,很多山坡被垦做农田。尤其是坡度大于15度以上的坡地,年复一年的耕作,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开垦后没有实施保护性耕作,如坡改梯、水平沟耕作、植物篱保护等,而是随意挖地耕翻,既造成耕蚀,又加剧了风蚀、水蚀。长期的水土流失,必然导致土壤沙化,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10、设施农业土壤综合障碍病:设施栽培是在全年封闭或季节封闭环境下,由于高度集约化、高复种指数、高肥料投入、高农药用量、高强度高频度人为干扰,过量施肥、过量灌水、过度耕作与践踏,土壤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在如此强烈的干扰和巨大压力下,土壤健康急剧恶化。一般种植2-3年,就出现了土壤营养失衡、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有害物质积累、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和功能退化等一系列土壤病害。

防控“土壤病”

“土壤病”危害巨大,比如,农作物抗逆性减弱,根系不发达以至于腐烂死亡,植株矮小或不能正常生长,常发生小叶、黄叶、早期落叶、花而不实和落花落果,果实畸形或失去了果品原有的良好风味,甚至出现不安全食品,等等。防控“土壤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改变不良的耕作习惯。改“以旋代耕”为深耕、深松,使土壤耕作层保持在20厘米以上,以解决耕作层浅的问题,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2. 按照作物需肥规律合理调整化肥用量。彻底纠正盲目、大量施用化肥的错误,防止土壤营养比例失调、酸化、次生盐碱化和污染等问题。

  3. 合理施用农药和除草剂。严格控制高效、高残留农药进入田间,以避免污染土壤和食品。

  4. 增施有机肥料,大力提倡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解决土壤板结问题。

  5. 使用土壤调理剂解决“土壤病”。实践证明,通过增施土壤调理剂,能起到补充中微量元素、降解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调节土壤酸碱度、构造土壤团粒结构、净化土壤环境等多种作用,因而鼓励使用土壤调理剂解决“土壤病”。

找土地、发布土地信息>>>>>聚土网

微信公众号:jutucom

Tags:中国 0.5亿 责任编辑:小舞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国人都有必要了解什么是城市化.. [下一篇]2016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举行,聚..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