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农忙时节,小麦丰收,农民伯伯喜不胜收。但当丰收的小麦铺开在公路两旁时,却让农民、司机、有关部门愤怒又无奈。 
农民说。 “三夏”大忙,抢收抢种,大量小麦集中收割,需要晾晒场地。问题是,农村本来就没有多大的粮食晾晒场地,大家集体收割,所需的场地就更大;加上现在农村都在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所以晒点粮食就成了“老大难”问题。那辛辛苦苦种的粮食难道就要因为晾晒不到而全部坏掉吗?那只能让农民更穷困。所以村庄附近宽阔的公路就成为新的选择。我们也无奈,在公路上晒了粮食,但晾晒、收粮、运输也费力,粮食少的自己三轮车一车一车的拉,粮食多的还得请一两大车花钱拉。这晾晒的几天就得花不少钱和经历,关键还在于粮食卖的钱本来就不多。赶上天气好了,那是老天可怜我们,天气不好,粮食全部堆在家里,一天就全部“发烧”起来。说实话,如果农村都有专门的场地我们也不愿意在危险的公路上晾晒,如果农村有机械化烘干作业,那我们也不用洒汗如雨的在太阳下一同暴晒。 
司机说。 农民种粮的辛苦我们都理解,但是在汽车行驶的公路上晾晒就让我们很愤怒。许多农民急于颗粒归仓,摊占路面面积较大,有的甚至还找来石块、酒瓶、树桩等“划河为界”,导致车辆通行困难、交通事故频发。本来几分钟通过的路段,要单行排队堵车式的慢慢前行半小时,任谁开车都会抱怨。最主要的还是小麦在公路上铺开后,汽车在上面很容易打滑,发生交通事故。有些农民在公路上晾晒的还不是小麦,是麦秆。汽车底盘高的还好过,底盘低点的,都过不去。即使一路碾压过去汽车也会“受伤”。我们也没招谁,凭什么开个车就要受这些鸟气。 
有关部门说。 农民的道路上司机的无奈与气愤,我们都看的到。也在采取印发通告、上路执法等方式,试图疏导交通、保障通行,但效果并不理想。面对引发的事故,夹在中间的我们也很头疼,一方面劝导司机朋友们消气,一方面引导农民朋友们更换场地,远离公路。但实际上司机朋友消气后离开了,而农民朋友们却离不开,因为没有合适的晾晒场地,引走一批又来一批。相关部门在正常开展宣传教育、执法劝导的基础上,也设身处地的想了一想,尽量探索疏导的举措来解决群众们的现实问题。比如,协调周边厂矿企业开放厂区,主动为群众提供晾晒场所,或者就近开辟空地,简单平整之后动员群众集中晒粮,再者鼓励粮食购销企业无偿或有偿为群众提供烘干服务,进而减轻公路压力,消除安全隐患。总之,能够像的办法我们都会尽量去办,尽最大努力来解决公路晾晒的难题。 找土地、发布土地信息>>>>>聚土网 微信公众号:jut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