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三农,感悟中国" 点击上方"三农中国"可以订阅哦! 农村的垃圾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难题。在我国,垃圾围村、垃圾入田、垃圾排河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垃圾每年产生量为1.5亿吨左右,而对这些垃圾的处理率只有50%左右。 广西从2013年起,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制定“美丽广西”乡村建设8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 
入夏,走进广西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道路平坦整洁,树木郁郁葱葱,潭水清澈平缓,村民老罗正在自家房前打扫院子,每天清扫已成习惯: 记者:房前屋后大家都清洁得好好的! 老罗:是啊,现在是各家自扫门前啊 老罗说,三年来,村里除了要求村民清洁好自家院子,还请了保洁员清扫公共区域: 记者:保洁员就是每天都把公共的道路都会扫是吧? 老罗:是啊,她每天早上起来都扫啊。 
从2013年起,广西大力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有序推进清洁生产,营造绿色生活,新立村也开始加强村屯道路清洁、村屯景观绿化,村里的干部群众对“清洁乡村”有了新的认识,新立村书记罗朝阳: 罗朝阳:我们请了保洁员,每个屯都请。 记者:那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情绪? 罗朝阳:情绪,比如说要收保洁费,他们不愿意交啊。平均一个月十块左右。我们就选三个屯来做示范,做得好了,政府有奖励。现在每个屯的机制已经运转起来。三年洛,比如说公共场合,有那个保洁员扫,各家的房前屋后他们自己扫,他们也很自觉。 垃圾收上来了,又该如何处理呢?目前广西主要采取“村收镇运县处理”、“村收镇运片区处理”和“就近就地处理”三种模式。各地选取何种模式,将根据距离市县垃圾处理厂(场)的远近情况而定。比如桂平市南木镇金龙村,主要采取的是“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金龙村党支部书记骆国信: 骆国信:我们村买了一部垃圾车,有45个垃圾池,有一百多个垃圾桶,基本上每家每户自觉地把每天的生活垃圾都集中到一起,我们又用垃圾车拉到我们镇上,镇里面又拉到我们市(县级市)里面那个处理厂去处理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广西农村点多面广、位置偏远的特点,农村垃圾“就近就地处理”模式成为广西垃圾处理的主攻方向之一。广西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卫生化的堆肥、发酵、热解和微生物处理、卫生填埋等处理方式;逐步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简易填埋设施以及小型焚烧炉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办常务副主任冯俊英告诉记者,在处理农村垃圾前,最好能先分类,实现垃圾的源头治理。 冯俊英:分类了以后,他的量是很少的,源头就分类,像剩饭剩菜,它也不需要再拉到县城去处理,就用沼气(化)来参与生活类的垃圾的处理。基本上达到全覆盖地收集垃圾,处理率到达93.16%了。 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的现象还是比较多,冯俊英表示,这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观念以及乡村环卫设施相对欠缺等因素有关。 冯俊英:农村的地比较宽广,一丢,可能他也没有这个思想观念,对垃圾的处理重视程度还不够,第二个我们在乡村的处理设施啊也是比较少,经费投入不够的话难度就大了。 
广西是从2013年开始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目前已初有成效,广西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由2012年的13%提高到93%。但冯俊英还是强调,垃圾处理贵在持之以恒,一旦疏忽,就又会回到“垃圾围村”。 冯俊英:农村垃圾的处理有难度,如果(清理好了)你不注意,它会反弹,他这个不是一两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不注意,观念没提升,设施跟不上,经费不保证,没人来干这个事,没人收拾清理,保洁员没有的话,它就会反弹。 为了让美丽乡村常在,广西今年启动农村垃圾专项治理两年攻坚行动。计划今明两年,新建520个片区处理中心、1000个中心村垃圾集中处理设施,3个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厂和一批利用水泥旋窑协同处理垃圾设施。为配合攻坚行动,广西筹措落实23.25亿元资金作为建设补助。 国家十个部委发了文的,广西也做了方案,自治区政府下了文,明确了这个活动的目标,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能,要求就是要垃圾要处理啊,包括生态养殖啊、包括(农作物废品)的处理啊,它都明确了。如果这个两年攻坚,目标实现,广西的生活环境就会更好。 
今年,广西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于7月1号正式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由省一级人大专门为乡村清洁制定的、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 根据清洁条例,广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针对乡村清洁设施薄弱的问题,县政府应当给予扶持建设;同时,广西将在所有村屯建立保洁员制度。 广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道喜:作为一个省一级,制定一个农村的乡村清洁条例,我们是第一步,也可以讲是全国的首创。把我们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共享”,这么一些重要的理念,体现到法律里面去。 记者:邓君洋、刘瑜颖 编辑:刘瑜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