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办一个家庭农场,由于经营规模较大,无论是大面积的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还是灌溉、收割、运输、仓储,抑或是所需要雇用的农业劳动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自有资金无法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情况下,都需要解决融资问题。解决融资问题,使资金在农场主的经营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周转和循环,是目前家庭农场的首要任务。 
那么您知道家庭农场有哪些国家政策和相关机构的融资支持吗? 作为家庭农场主,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融资。 1、国家财政资金(政府资金投入) 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广家庭农场,各级政府对家庭农场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这些资金投入相对于农场主们对资金的需求还远远不够。此外,各地区资金投入差异较大,我国财政还没有为家庭农场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的现象。家庭农场建设初期,可引导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财政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能够帮助家庭农场摆脱融资难题。 2、贷款(金融机构贷款) 家庭农场在创业初期,由于处于投资期而往往很难盈利,周转资金不足,很多农场主想到通过贷款的方式缓解经济困难。然而我国普遍存在“贷款难”的现象。由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实施较为严格的贷款抵押担保制度,农场主们通常缺乏有效的抵押手段,作为固定资产,土地又是通过土地流转而来的,缺乏抵押品的特征。因此,这种“贷款难”的现象就需要引导政府、金融机构和农场主们共同协调解决。 3、自筹(民间资本参与) 随着家庭农场的逐步推广,资金难题完全依靠政府补助已不现实,大部分资金还是需要农场主们自我筹集。如今,国内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投入八成是来自农场主们的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多数的生产费用和生活费用均为自理。部分农场主在自有资金因用于租赁土地,已不能满足基础设施的投入时,又因从金融机构难以取得贷款而选择向周围的人借用资金。民间资本参与的自筹形式是成本低、速度快的一种筹资方式。 那家庭农场主们如何才能通过以上三种方式顺利的融到钱呢? 首先,农户主加强与政府、金融机构三方协作 积极争取政府给予那些向农场主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补助,争取农村信用社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争取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家庭农场建设,加大对农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了解金融机构的贷款限制,争取银行、信用社放宽对农场主的贷款限制,降低贷款利率,实行差异性贷款模式,以“优惠贷款”、专项资金“、”贴息贷款“的方式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家庭农场主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力争获取这些政策性的资金扶持项目,减轻农场的融资压力。 其次,尝试新的融资担保服务 《担保法》第37条规定,农村宅基地、耕地的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这一规定严重地制约了家庭农场主的融资贷款,不少地区开始允许农场主用住房、农产品的收益权作为抵押品。我们对为了破除现行法律制度在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上的制约作用进行了估计,国家层面可能对《物权法》《担保法》等进行论证、修改,推动农村产权改革,取消或者适当放宽对农村承包经营用地、宅基地的抵押限制,提高农村产权的流动性,建立农村产权市场,实现农村各类产权效用的最大化。在相关法律规定修改之前,可以参考一些地区通过国务院批准试点的方式,探索破解农村产权抵押难题,以降低市场参与主体特别是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 第三,联保贷款 农场主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实行联保贷款;农场主之间加强交流,家庭农场经营好的农场主可以为正遇到融资困境的农场户主提供实践性经验。 来源sinablog 亮节
------------------------------------------------------- 找土地、发布土地信息>>>>>聚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