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三农,感悟中国" 点击上方"三农中国"可以订阅哦! 梦想,从来不像今天,如此真实;发展,也从来不像今天,这般生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注农村公共服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二路记者,分别走进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江苏、安徽、湖南、贵州;几百份问卷,调查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情况。 触摸亿万农民心中的美好愿景,记录中国迈向小康的铿锵脚步。 中国乡村之声浓情打造系列报道筑梦小康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现状调查 
互联网 正在为农民打造一条联通世界的“双行线”。但是,要畅通农产品进城的“出路”,既需要四通八达的交通物流网络,更需要互联网人才的支撑。 今天,我们继续关注: 《乡间云端双行线》
下篇 人才少、留不住 主体力量尚待开发
“有金刚钻的,不会在农村揽瓷器活。”
黑龙江明水县“村淘合伙人”乔卫齐,对自己淘宝店的页面总觉得不满意。因为团队里没有专业的美编,网页上家乡特产的图片,就是呈现不出他想要的效果! 小乔自己也曾试着培养美编人才,“我一开始招了三个人,花两千块钱给他报个课,让他们自己来学。谁学得好,就留下谁。 ”可是,效果并不好。 “有金刚钻的人,是不会在农村揽瓷器活的。”这是乔卫齐总结出的“经验”。 乔卫齐的小店苦于找不到人才,黑龙江省青冈县也在为留不住人才发愁。 为了打造电商平台,青冈县副县长胡晓菲专门从北京请来帮手,可是“庙小装不下大佛”,平台还没建完,人就走了! 
胡晓菲(图左)很无奈,招来的人才始终是反反复复、留不下。 不能让农村错过互联网时代!中国乡村之声在全国12个省区进行农村公共服务情况问卷调查显示: 超过六成的村庄还没有京东、淘宝等电商服务站。 
农业部提出,用三年时间教会农民手机上网,这一目标正在实现。调查中,有75%村干部表示,村里或者乡镇有如何使用互联网的培训。
互联网正在向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蔓延。有一半的受访村干部表示,互联网已经应用于电子村务、便民服务和电子农务等方面。有46%的受访村干部认为,让互联网落户乡村,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是加强网络设施建设。

吸引电商人才来农村,靠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直言,县乡以下,很难靠薪资待遇或者发展前景吸引并留住人才,政府要给电商人才创造更多的机会。“不在于人多,而在于机会!把机会做好了、真正赚钱了,就会有很多人想要去做农村电商。” 为了打通本地特色农产品进城的通道,河南省封丘县建成了电商产业园和物流园。80后小伙邓晓哲和他的90后团队,入驻了产业园。 
邓晓哲(图右)在向记者介绍他们在网上售卖的农产品。 邓晓哲说:“产业园建好后,我们听说有优惠政策,才过来的。渐渐的,公司的成绩做出来了,政府帮助提供的仓储和配套设施越来越多。” 封丘县是树莓之乡、金银花之乡。封丘县委常委郭新杰认为,要通过发展电商,把村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人是最重要的。“把广大的农民用电商知识武装起来,培训出无数个网商,这才是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全民来做电商,全民当客服。” 
郭新杰(图右)向记者介绍封丘县的农村电商相关规划。 知道互联网,并不代表能成为电商。郭新杰认为,电商终究是年轻人的天下,可是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这是他最头疼的事情。“所以,要培训带头人、合作社领头人。” 专家观点 :电商培训切忌流于形式
互联网倒逼许多地方把电商培训纳入了政府公共服务。不过,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看来,大多数电商培训还是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实质作用。电商是一门系统性学科,电商培训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郑风田: “政府应多加强对一些职业学校的支持,政府投钱、学校培养学生。至于培训,可以让有培训需求的企业招一些人,自己培训,政府给予补贴。” 补齐了网络、物流、人才短板,农村电商才能健步前行。当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能够便捷地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对接,中国的农村一定会面貌一新、活力一新。 欲知《乡间云端双行线》更多内容, 欢迎明天(10月9日)早上7点, 锁定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听听来自农村基层的真实声音! 记者:许伟、白晨、刘旻嘒、黑龙江站乔仁慧、杨沼畔、毛更伟、河南站任磊萍、李凡、辛如记 编辑:白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