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机租赁虽已破冰,踏浪前行须有东风 编者按随着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高性能、复合型、智能化等大型农机具的需求日益旺盛。而这类机械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让多数人无力承受。特别是自“全价购机、定额补贴”政策逐步实施后,农民购机资金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机租赁业务的出现可以让农民由“直接购买”变为“先租后买”,大幅度减轻一次性投入压力,有望成为缓解农民购机难、贷款难的一条出路。 2、叶兴庆:农业发展面临四大挑战 推进改革需四方面发力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其中重点提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的发展理念破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我们深入思考。 3、中央下拨57.05亿元用于全国冬春救助受灾群众 记者从民政部、财政部14日联合召开的2016-2017年度全国冬春救助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两部门日前下拨中央冬春救灾资金57.05亿元,用于帮助各地灾区统筹解决今冬明春受灾群众口粮、衣被取暖等困难,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冬春期间基本生活。 4、张桃林:加快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12月10-11日,2016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在广西柳州召开。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强调,要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推动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模式,加快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5、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科学认识化肥的作用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是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高效营养物质。从欧洲1800年生产硫酸铵开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化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供、销、用体系,完全可以为粮、棉、油、果、菜等农产品提供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等必需的矿质态元素以及硅等有益元素。化肥施用200多年来,人口连续翻番的同时,营养水平大幅提高,人类文明进步呈现指数级增长,彻底突破了传统农业依赖于地力自然恢复的瓶颈。 6、我国水稻、玉米、小麦自给率达98.1%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强调说,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56%,有效保障了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应充足,特别是水稻、玉米、小麦的自给率达到了98.1%,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与农民增收,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7、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将驶入发展快车道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日前说,国家林业局将加强市场引导,与有关部门合作,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力争到2020年,示范性森林城市达到200个、森林小镇达到1000个、森林公园等达到上万个,建成一批森林人家、森林步道和森林疗养康复场所,每年林业旅游休闲康养人数突破25亿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