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下简称一号文件)确定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带来哪些产业转型? 从2004年至今,一号文件都有关“三农工作”,而今年的一号文件则与新技术、新商业理念的变革密切相关,与时俱进地提出 “农村电商”、“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现代食品产业”、“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话题。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表示:“这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 。那么这样的变革对各大产业的升级转型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凤凰文创为您做出全面解读。 农业:一号文件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 一号文件提出将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简而言之,农业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改造升级。 在传统模式无法解决农业面临的种种问题时,互联网凭借其强大的流程再造能力,让农业焕发了新的生机。比如,农业园区可通过物联网对大棚内环境进行监测采集,进行数据分析,对前端的相关设备进行控制,使环境温度达到最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状态,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落户黑龙江青冈县后,从1.1亿元固定资产起步,发展到现在总资产29亿元,已形成了集玉米原料种植基地、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玉米精深加工企业,并且为亚洲单厂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这些成果靠的正是 “互联网+农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一号文件对“互联网+”的政策导向,将有利于推动政府对企业升级传统农业行为的政策配合。下一步配合政府进行的高科技特色农业产业园的打造,将是企业进入新农业领域的重要切入点。 电商行业:一号文件宣告“农村电商”迎来黄金发展期 此次一号文件中,要求“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 从这些表述上看,未来服务于农资产品下行、农特产品上行的电商及物流企业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农村和城市的双向“贸易”逐渐被打通。一方面,农村通过网络平台使得农产品直接面向城市消费者,精简供应链提升农民收入。另外,村民们开始接触到多样化的商品,享受着和城市居民一样的购物体验。 各大电商平台发布的“年货节大数据”,均显示出农村电商发展的旺盛活力。比如在阿里巴巴平台,贵州辣椒酱5小时内卖出8万瓶,洛川苹果11小时就卖掉18万斤;在京东年货节,生鲜品类销量较去年同期日均增长近4倍,进口生鲜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4倍。农村已成为各大电商扩容的主阵地。 目前,苏宁已经顺应一号文件的要求发布2017年建立1000家农村O2O直营店的战略,续加码农业,推进农村O2O电商电商发展。而在1月28日,苏宁易购已与上海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农科院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表示将共建“青村镇解放村智慧村庄”。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发展态势来看,农村电商已经完成由成长期向发展期的转型。农村电商的渗入,使得农村网络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增速明显超过城市。而在此过程中,将促进电商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利于互联网基因植入农村,让农村电子商务活动自身具备造血能力。 旅游业:利用“旅游+”、“生态+”模式充分挖掘农村优势资源 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推动绿水青山成为农民百姓致富的通道。 中国社科院舆情调查实验室首席专家、传媒调查中心主任刘志明介绍,通过大数据推演预测,未来10年,乡村旅游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预计到2025年,旅游消费达到近30亿人次。 纵观过去10多年间的发展,中央以及有关部委发布的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政策、文件多达20多个;还有城镇化的政策驱使——中国现在的部分城市人口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因此乡村旅游成了很多城市人口“寻根”和消解“乡愁”的方式。 此外,汽车使用的普及也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据统计,中国自驾游游客有三分之一以上参与乡村旅游,这些因素都在驱动着乡村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 以中国临江市附近的四道沟镇坡口村为例,坡口村有着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胜地“龙头山景区——坡口中朝边境国际度假公园”,村镇重点集中打造滑雪、娱雪等冰雪旅游项目,以及战争游戏、拓展培训、红色教育路线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被称为“临江第一村”。 因此,乡村旅游正成为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扶贫事业的主体,以及当下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房地产业:“特色小镇”的概念受到一号文件支持 在2016年,“特色小镇”的概念开始兴盛,这种新模式似乎又给房地产商带来了新的方向,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新风口之一。碧桂园、华侨城、绿城等一批领先房企纷纷打造中国“小镇计划”,探索用“造城计划”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 但为了避免各地出现特色小镇建设 “一哄而上”,以及打着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的现象,政府对特色小镇的市场开发起主导和培育作用。 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 以浙江省为例,具有旅游特色的乌镇既保留了传统的风貌,又引入了戏剧、文化名人与游客互动。从2013年乌镇推出了国际戏剧节,以及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镇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前往,有独特的“古镇IP”。 而江苏省近日也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称将力争通过3年至5年的时间,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的打造会带来哪些影响? 1、增强城镇的创业创新能力。比如浙江省政府与阿里云合作共同搭建平台。去年10月,浙江省云栖小镇举办了首场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云栖小镇成为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为小镇形成了创新创业生态圈。 2、实现小镇、人口和环境的有机融合。特色小镇以“小”取胜,更加注重居民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拉近了小镇与人们的距离。此外,特色小镇的小型建设模式,可以很好地保留自然风貌和延续历史文脉,实现小镇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经济增长乏力的延续,一些地方对维护城市运营的投入压力在增加,而特色小镇不以面积扩张为目标,把初期规划建设面积控制在较小水平,降低了小镇建设的维护成本。 有专业人士认为,从这样的发展趋势来看,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将更加多样化, 逐渐成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晰的创新创业空间。 食品业:打通现代食品产业的产业链条是一号文件强调重点 今年的一号文件将重点放在现代食品产业, 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的一条龙化。此外,文件提出要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挖掘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目前,中国的食品行业处于走向绿色有机、高端精细的转型发展升级时期,相应的市场需求仍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在供求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空缺,未来将迎来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大机遇。 从这样的发展趋势看,大健康食品产业将实现升级跨越。一直以来,大健康食品由传统食品产业演变和延伸,以营养健康为主题,来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需求。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提及21世纪将进入“营养健康时代”,以食品、医疗医药和健康服务为主体的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财富第五波”。 大健康食品的产业特征融合了食品全产业链,覆盖食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和制造以及流通、科研、教育等相关服务业态,在一号文件的指示背景下,也将会有更大的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