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5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发境外媒体关注。 据路透社2月6日报道称,中国5日发布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报道称,这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分六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另据台湾联合新闻网2月6日报道,中共中央2月5日发布新世纪以来第14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提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透过六大方面、三大调整、三大激活,增加农民收入并保障有效供给。 据报道,这份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文件认为,当前中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报道称,具体问题则是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文件提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六大解决方向。 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 报道引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仁健解读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并保障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要推进“三大调整”,即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 此外据台湾“中央社”2月6日报道,中共中央一号文件5日发布,首次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写进文件名,凸显大陆农业政策的变化。 报道称,今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一号文件部署今年大陆农业农村工作,主要围绕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 报道引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仁健的话表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唐仁健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结构调整和改革。调整可概括为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凸显农产品的优质、特色,建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而改革的核心则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据拉美社2月5日报道,中国今年年初承诺将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其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增大了对粮食供应的压力。 中国发布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敦促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升,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意见称,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工作人员在蔬菜基地的大棚内给西红柿整枝打杈。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