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15日讯(记者 戴璐岭)四川新闻网记者今日从四川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农业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产力布局,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力度,狠抓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上半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农业经济发展逐季加快 据了解上半年,四川农业经济发展呈现逐季加快,第二季度实现“三个快于”。据测算,上半年全省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9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1.1亿元,增长3.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同期及一季度均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466.7亿元,增长3.2%,增速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比全国快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3.0%,同比增速持平;二季度增长3.6%,实现了“三个快于”,即:增速比一季度快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快0.5个百分点,比全国快0.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除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减缓0.1个百分点外,林业、牧业、渔业及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加快1.6、1.1、0.4、0.1个百分点。 大春主要农作物栽播顺利结束,长势良好。近期丰沛的降雨有利于农田蓄水和补充土壤墒情,各地大春播栽进度明显加快,目前四川大春主要农作物栽播已基本结束。据省农业厅统计,截止6月底,全省大春粮食已完成栽播面积7076.3万亩,增加26.5万亩,增0.4%。全省水稻、玉米一、二类苗分别达到88.3%、89.0%,同比分别提高0.9、1.4个百分点。 蔬菜、茶叶、出栏牛、禽蛋等价格继续上扬。生猪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6月开始出现拐点。2季度,生猪价格继续维持1季度大幅度上涨的走势,但从6月第3周开始出现连续4周下滑。据68个生猪预警监测调查县调查汇总,猪粮比价在6月第2周创历史新高,达9.37:1,同比高64.4%;肥猪均价高达20.7元/公斤,同比上涨40.7%。从6月第3周开始肥猪均价出现下滑,至7月第1周,肥猪均价比第3周下降了1.28元,但价格同比仍上涨25.9%;猪粮比价回落到8.52:1点,猪粮比价也比上年同期仍高42.5%。蔬菜、茶叶、出栏牛、禽蛋等价格稳步上涨。2季度,四川蔬菜价格在1季度较大幅度上涨的基础上继续稳步上涨,据调查,2季度蔬菜价格上涨4.9%。据成都、南充等地调查,2季度大宗蔬菜中,莴笋、大白菜价格下降10%左右,其他蔬菜价格涨幅分别在2.0%至6.0%。另据调查,2季度春茶、出栏牛、禽蛋价格分别上涨7.7%、1.3%、1.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两个“高于” 据了解,2016年上半年,在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散供养标准由上年的每月250元提高至每月300元,集中供养人员由每月250元提高至每月400元)及国家一系列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等宏观政策刺激作用下,社会各界对第一产业投资踊跃,精准扶贫对农民增收的作用逐步显现,加之上半年主要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推动了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保持“两个高于”。 据调查,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62.1元,同比增加543.6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居第14位,居西部12省(市、区)第1位,在“,在“区)省市(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10省及重庆市)中居第7位,比第一位的浙江省低7181元。增速比全国平均快1.3个百分点,增速排位居西藏(11.7%)、重庆(11.3 %)、贵州(10.5%)三省(市、区)之后,居第4位。同时,增速也比全省城镇居民快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48:1下降至2.44:1.。 从收入来源构成看,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520.8元,同比增加199.4元,增长8.6%,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36.7%;经营性净收入1629.2元,增加189.4元,增长13.2%,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34.8%;财产性净收入119.6元,增长12.4%;转移性净收入1592.4元,增长9.8%。 分市州看,21个市州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内江、乐山、眉山、资阳等10个市。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甘孜、凉山、阿坝、泸州、广安、达州、巴中、雅安、资阳、攀枝花、广元、宜宾等12个市州。 四川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四川农村市场消费比城市活跃。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及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全面普及,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减轻,农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据统计,上半年全省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20.3亿元,同比增长12.7%,比城镇快1.5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7个百分点。 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等成主要推动力 四川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主要推动力量在于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夯实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为确保2016年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四川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上半年,省财政已下达农业专项资金257亿元(含中央补助金167亿元)。其中,农业保护补贴、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96亿元;小农水重点县、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6.3亿元;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资金22.67;专项扶贫资金32.7亿元,为2016年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基础保障。 其次,农村投资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加。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扶贫开发攻坚力度的加大,在国家加大对农村民生工程投入的同时,民间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推动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加。据统计,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30.4亿元,同比增长30.7%,继续领跑三次产业,比全省快18.4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快9.6个百分点。 此外,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随着京东、苏宁、阿里巴巴等一批知名电商企业进入全省农村贫困地区,邮政、电信、供销社等企业也纷纷拓展电商业务,帮助了一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农产品价值得到提升。据统计,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购销总额逾60亿元,农村旅游网络销售21亿元,农村电商产业链已帮助807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既帮助了大量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和留守妇女实现就地就业,又促进了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转型调整和提质增效。 此外,四川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将面临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还不高,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存在支持不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价格形势不容乐观等问题。因此建议,抓好生产指导,确保农业增产;抓好防灾减灾,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以及加强农产品市场预警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