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扶持力度很大,但是当前中国农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持续性的粮价低迷。很奇怪我们农业的发展视乎陷入了一种窘迫的境地,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农民伯伯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种一年的地,可到头来终究卖不了几个钱。辛苦一年,勉强糊口,住不起房子,买不起车,很多人辛苦一辈子,终究还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自改革开放以来,包产到户的土地经营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但是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在广大农民普遍追求更高生活水准要求下,这种土地经营模式是否已经滞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于是有人开始怀疑:自改革开放开始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包产到户)是否已经走到末日的尽头? 
一方面,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尽可能的精耕细作,在有限的土地内生产出更多的粮食量,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节约劳动力,在有限的劳动力下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可是在当前包产到户的土地经营模式显然与新时期我们的要求相矛盾。 第一、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利于机械的大规模耕种,从而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很多农民一户好几口劳动力,自家就会把自家的地种好,农民之间彼此也不合作,从而使得在有限的土地里投入了太多的劳动力。 
第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抵御风险能力差。在遇到天灾时,无法有效组织大规模的抗灾救灾行动,不能由一个统一的集体组织安排大家提前做好抗灾前的准备以及抗灾后的恢复。传统的靠天吃饭在我国农村依然存在。 第三、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从而不利于单位土地内粮食产量的提高。很多农民当党和国家推广新的农作物时,都会对新品种表现出一种保守,不愿意冒险。换句话说就是怕到时种上新品种还不如之前的品种收成好怎么办? 
相反,自我们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农场品涌入到中国,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我们的农产品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从而对我们的农产品造成不利影响。 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走到末日?大家怎么看呢? 农村娃,看三农,思三农,只为广大天下农村父老乡亲!喜欢我的请点击上方关注哦!备注 :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