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招聘、收入、管理、职称、创业等方面推进改革。目前,一些如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鼓励创新创业等改革措施已经逐步落实,。 那么在十三五期间,2020年以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事业单位职工共3000多万 
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其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到事业单位总人数的3/4,其中的教育系统人员就将近一半左右。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专任教师1539万人就任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自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有1069.4万人从事于卫生,医疗事业。 

1、编制变化! 这是最为重大的一项改革,即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当然,不用担心,这个合同,是指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与企业和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还是有区别的,有些人会担心这样变化后工资会不会降低?大家可以放心,小编可以告诉你,转变后也不会影响待遇收入!所以还在观望的同学们,大胆放心的报考事业单位吧! 2、工资定期上涨! 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进行定期上调,并且,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在工资中所占比重。 同时,还要在事业单位中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尤其是公立医院! 3、医务人员涨工资! 公立医院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已经启动,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4、教师工资要与公务员工资持平! 其实这一点国家早就有规定,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平均水平,但是一直没有真正落实,尤其是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这一次明确提出要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 尤其是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 5、改变管理模式! 以前事业单位是进行身份管理,现在将转变为岗位管理,这样就更加促进了公平性。 健全岗位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推行工作,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探索高校、公立医院等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进一步释放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