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民县无公害山药生产栽培技术规程
山药又名薯蓣,是一种药菜兼用的保健食品。山药作为食品,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的淀粉、无机盐、纤维素,还含有维生素、精蛋白、精粉酶等物质。供药用:具有预防心血管系统脂肪沉积,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和健脾、补肾、益精等多种功效,常食用可使身体健康长寿,是现代人比较喜好的大众保健滋补食品。根据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特制定富民县无公害山药生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选种 我县广大农户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是淮山药,俗称牛尾巴山药,此品种皮薄、肉白、粉足、品质好,是进入市场的主栽品种。在选种时一定选用当年用山药果育成的山药芦头或选用栽培过一年的芦头,忌用已栽二年以上的做种,因种性已退化。从外观看,所选山药芦头要颈皮光滑才可做种,否则不宜做种。购回种块可栽2--3年就要淘汰。要不断做好山药种的提纯更新工作。为保持山药种性可用山药果进行育苗做种或在种植前20--25天,选符合所栽品种特征,无病块根上端较硬的一段约10--15cm长的根头做种,将其下端断面在消石灰中蘸一下后,放太阳下晒几天,可杀菌和促进发芽。 二、地块选择及整地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达1m以上的沙壤或壤土田块种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整地时根据山药入土深度及田地形状,一般选择东西向开沟种植。种植沟宽0.6m,沟深0.9m,两沟间距 0.5m 。在挖种植沟时,耕层土壤放置一方,深层土壤放置另一方,待日晒一段时间后回填土,底层土壤仍然回放于下层,上层土壤在上层,待回填半沟土时,可亩施农家肥(腐熟)3000--5000kg、石灰100kg、磷肥 100kg 与上层肥土拌成营养层土壤作成高畦,畦宽与沟宽一致。 三、栽种 栽种时间适宜在春季断霜前后,播种规格为每沟栽4行,行距50cm,株距20cm,亩栽苗6000株左右。播种时采用开小沟种植,沟深10cm,并按每亩尿素20千克、磷肥50千克、钾肥15千克的比例混合均匀后适量施入此沟中,将山药种横放于沟中的肥料之间,然后盖好山药种。 四、栽后管理 山药栽后,若水利条件较好的地点可放水泡一次,在缺水的地方可以浇透水后加盖薄膜以利保水保温使山药提早出苗。待苗出齐后遇干旱时可再放一次水泡山药,以后若干旱可适当浇水,进入雨季要注意排水,旺盛生长期如遇旱也应灌水并注意中耕松土工作。苗出齐后须及时插杆,杆长2--3m,每4--6棵山药插一杆,并注意引蔓上架。田间杂草用人工方法进行薅锄。 五、追肥 在茎蔓已上半架时,根据植株长势,亩施尿素15--20千克,以后在茎蔓满架时,如有黄瘦脱肥现象,再追肥一次,亩用碳铵40千克。追肥时最好在行间进行,开一小沟施入,若追肥离茎杆太近会发生肥害。 六、病虫害的防治 山药主要病害有叶斑病、炭疽病等。叶斑病症状为叶面出现黄色或黄白色病斑,边缘不十分明显,蔓延扩大后则成不规则形,上无轮纹,有些病斑能形成穿孔,严重时致使叶片枯死,病原物为真菌。炭疽病症状为叶片上产生褐色下陷的不规则小斑,然后形成黑褐色、边缘清晰,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上面有不规则同心轮纹,病斑周围的健叶发黄。叶柄、主杆也可受害。茎部染病后形成黑褐色病斑、病部略下陷或干缩,天气潮湿时可产生粉红色粘状物,病原物是真菌。要防治好以上两种病第一要做好轮作,山药在同一田块宜种一茬,最多连种两茬。否则病害将严重发生,品质产量将下降。第二要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增加山药株间的通风透光性,提高光合效率,增强抗病性。第三要注意及时排出田地间积水,减少田间湿度,及时消除田间病叶。第四要适时做好药剂防治,一般在6月份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可选用70%代森锰锌兑制成800倍溶液喷雾,50%甲基托布津500倍溶液喷雾,或用75%的百菌清500--600倍溶液喷雾,几种药剂应交替使用,在山药采收前半月禁用任何农药。 山药虫害主要是蛴螬、小地老虎,一般在整地时注意消灭。山药线虫病多在初秋高温季节发生,在地下块根上出现不规则黑褐色病斑,地上部茎蔓上出现椭圆形病斑。防治方法是选择健康块根做种,如仍有感染嫌疑,右在种薯未萌芽和分段前进行温汤浸种,即放置于52--54℃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并上下搅动两次,使其受热均匀。 七、适时采收上市 霜降前后茎叶枯萎时即可陆续采收上市。长形薯入土深,应从侧面深挖轻刨才不致折断,成为整薯提高商品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