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非典型猪瘟病发生因素及预防新技术
2015-07-20   来源:拉萨农批网  作者:xiaomao   字体:【 】  浏览:57次   评论:0
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急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此病列为A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国每年非典型猪瘟时有发生,有增强的趋势。非典型猪瘟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20日龄内死亡严重,育成猪很少有典型症状,表现为慢性死亡,加之继发其他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一、症状及病理

1、临床症状 发病猪无年龄、性别、品种的差异,病猪食欲不振或不食,鼻镜轻度干燥,体温时高时低,体温变化不明显,时有咳嗽,大多数病猪食欲不振,初期粪便干燥,后期腹泻或便秘交替发生,病程稍长者,运动轻度失调或步态不稳,病程拖至数月,病猪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2、病理变化非典型猪瘟主要病理变化与典型猪瘟病理变化相近似,较为轻微,淋巴结呈轻度周边出血、有水肿现象;肾的实质颜色变淡,肾盂大多数有出血;个别喉及膀胱粘膜有少量出血点;脾稍肿大,边缘有1~2处三角型小梗死灶;回盲瓣肠端出现溃疡、坏死,偶见到典型症状溃疡病变。

二、发病的因素

垂直感染病猪对猪瘟疫苗接种产生免疫耐受性,是繁殖障碍型猪瘟病因之一。猪瘟病毒力的变异,目前认为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致病力有强弱之分。一种变异是弱毒株连续通过易感染猪体后,使毒力恢复到强毒;另一种变异是猪瘟病毒在免疫压力下改变毒力和抗原的某些特性,成为低致病毒株;猪体免疫功能下降,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很多,猪伪狂犬病(AD)、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等传染病都能损害免疫器官;猪瘟免疫空白或免疫失败,猪群中带毒猪是非典型猪瘟最危险的传染源。

针对上述种种致病因素的分析,除了免疫疾病影响及猪场管理不当外,引起非典型猪瘟主要原因,就是猪群免疫活疫苗后,猪群个体间抗体水平参差不齐,猪群中有猪瘟抗体水平远高于发病保护临界点,有的仅稍高于或低于发病保护临界点,使猪瘟野毒株与只有部分免疫力猪体组织互相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作用,两者相互作用在体内长期存在,对猪瘟免疫系统产生持续性损害,造成非典型猪瘟。

三、防治新技术

1、搞好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防治猪瘟和非典型猪瘟的有效措施,要求做到头头生猪要接种,个个免疫,确保免疫效果。猪瘟发病率高的猪场,采用多次防疫,仔猪产下后2小时内,未开奶前首免注射猪瘟弱毒疫苗,每4头份/头:60~70日龄二免注射猪二联苗(猪瘟、猪丹毒)。对免疫有困难的猪场的免疫程序,仔猪产下后20~25日龄首免注射猪瘟弱毒苗,每4头份/头;60~70日龄二免注射猪瘟弱毒疫苗,每4头份/头;注射猪二联苗 (猪瘟、猪丹毒)每2头份/头;猪肺疫呈地方性流行的,注射猪三联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每2头份/头。

2、进行防疫注射 留作种用公母猪,首先进行二免注射猪二联苗,以后在每年春秋两季注射猪瘟苗,每5~6头份/头,以强化免疫,刺激机体产生高滴度抗体,使猪瘟抗体水平始终高于发病保护临界点。

3、加强饲养管理猪场平时注意日常消毒,对患猪瘟而死亡的猪,要进行深埋,作无害化处理,垫草要烧毁,粪便要堆积发酵,环境要彻底消毒,杜绝传染病源,淘汰可疑带毒病猪。(1)坚决不从疫区引进一头猪;(2)坚决加强猪群抗体监测,特别是种猪群;(3)坚决对可疑猪进行单独隔离饲养,不与健康猪合群饲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增强猪体对疾病抵抗力。
Tags: 责任编辑:xiaomao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仔猪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及防治 [下一篇]浅析猪咬癖症发生原因及防制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xiaomao xiaomao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802 个
性别:保密
xiaomao@zhou.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猪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牛鞭驴鞭很大?跟象鞭比起来不过只是小牙签!
· 配种的时候公猪的阴茎伸不出来是怎么回事?这种..
· 为什么猪那么喜欢睡觉?这是它们肥胖的根本原因..
· 你知道吗猪射精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精液的作..
· 所谓精满自溢,那么长期不交配的公猪会不会出现..
· 这10种黑猪好养、效益高,中国农民别错过
· “性”致勃勃未必就要用催情药,这样的方法才安..
· 怎么预防和治疗非洲猪瘟?断肠草可以治疗吗?

最新文章

· 怎么预防和治疗非洲猪瘟?断肠草可以治疗吗?
· 使用新农科技微生物发酵技术解决养猪的臭味、环..
· 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
· 给母猪喂服一瓶围产康(100毫升)
· 主要危害断奶前后的仔猪
· 母猪临产时要有专人守护
· 淘汰性能器官发育不理想、性欲低下、精液品质较..
· 防止母猪过肥和过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