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养猪,问要推荐入门级读物。 你以为我会说《怎样科学办好中小型猪场》、《中小规模养猪创业实施方案》、《猪饲料调制加工与配方集萃》吗? 这些都是后面的形而下的操作。要养猪,首先要从思想认识的形而上的高度理解养猪的重要性、革命性和艺术性。 所以—— 学养猪,焉能不读《养猪印谱》? 《养猪印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被誉称为海上印坛的“三驾马车”方去疾、吴朴堂和单孝天三位,都正处在印章创作的上佳时期。为了宣传党的养猪政策,这三位在艺术上志同道合、在创作上风格各异并多有合作经历的篆刻名家,在文史学家魏绍昌先生的协调下共同来完成这一部作品。印章内容收集整理当时各报的关于养猪的社论、谚语等。印章刻成后,《养猪印谱》曾在上海博物馆公开展览,得到金石界同志的好评。也得到了齐燕铭、郭沫若等同志的支持鼓励,并亲自为该谱书写了扉页、序诗。 就是这本,郭沫若题的书名,去年出版的—— 
齐燕铭的题辞,“推陈出新”—— 
目录是这样的—— 
欣赏一下里面的作品—— 
猪为六畜之首 
人懒猪不胖 
好猪种出好苗 
养猪大有学问 
各级都要开好养猪大会 
开展母猪全留全配满怀高产全活竞赛 
拿出治水治土治山的精神来大力养猪 
派强有力的干部领导养猪 
让每头母猪多子多孙 
为实现一人一口猪一亩一口猪而奋斗 
夏给猪洗澡 冬给猪铺草 
一吨猪肉可换五吨钢 
一头猪是一个小型有机肥料工厂 知道什么是大俗大雅了吗? 谁规定篆刻不能和养猪有关? 当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现实的政治生活碰撞在一起,激发出的火花倒也另有一番异色。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政治影响甚至干预文艺的一个表现。就像今天看来,样板戏的艺术水平当然很高,但那就是文艺的正确方向吗?没有人敢说这句话吧。 而且,善变的政治使得今天是进步的,明天可能就成了反动的。与《养猪印谱》三位作者方去疾、吴朴堂和单孝天十分熟悉的文史专家魏绍昌回忆说: 《养猪印谱》当初曾在上海博物馆公开展览,得到金石界同志的好评。但它是“大跃进”的产品,随后由于我国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养猪方针一度有所改变。当时的出版社要我们加以修改才能印行,我认为一改动势必打乱整个结构,比较难办,而且部分印章重刻也颇费时,所以便耽搁下来了。 所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就是这样吗? 无论如何,《养猪印谱》都当得起“奇书”的称呼。今天翻一翻这本书,就算对养猪没帮助,也可以让后人对历史感叹一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