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养猪大国,这一“名誉”被业内无数专家拿来“炫耀”,但是成为养猪大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中国养猪到底有多好,而是中国需求猪肉多,相比牛羊肉,中国人更喜欢吃猪肉(少数民族风俗因素除外),所以对猪肉的消耗也大。对比欧美的养猪水平,中国养猪无论在技术,还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都落后太多。拿液态饲喂系统来举例,欧美很多国家早几年都已经普及,而我国只有瑞昂畜牧、鑫源科技,乾泰农牧等几家公司拥有相关技术,而且只有瑞昂畜牧生产的液态饲喂系统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和料肉比大幅降低,在普及应用方面更是落后欧美国家太多。当然这只是影响养猪成本的一个因素,还有很多其它因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养猪成本中最重的成本--饲料成本,中国的饲料成本为什么比国外高。 
一、饲料原料种植成本高 受科技因素影响,欧美国家的农业科技领先于我国很多,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往往产量更高,品质更好。同时机械化和自动化也比较高,规模化程度高,甚至实现了无人化操作,人工成本相比我国节省太多。 二、饲料原料流通环节多 受我国政策和其它因素影响,现在饲料加工厂往往不能直接从农民手中采购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在我国,玉米大豆的流通一般是这样的:农民要保证相关部门的储备,首先先卖给当地收购商,当地收购商再转卖给其它收购商,然后经过多重环节,才能到达饲料加工厂;而国外更多的是饲料加工厂或者养猪企业直接与农户签订玉米大豆等购买协议,流通环节少,当然也就意味着成本低。 
三、饲料销售环节多 饲料成品生产出来后,一般有饲料厂出售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售给分销商,分销商在经过业务员销售给养殖户和企业,这样的销售模式,带来的销售成本自然比较高,而这些最终都加在了饲料售价上面。当然,也有部分养殖企业直接和饲料厂签订供货协议,以减少中间部分的成本支出,但也只有大型养殖企业,饲料厂才愿意签订这种协议,对于一般的养殖户来说,饲料售价还是偏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中间环节在逐渐减少,但受制于体制,中间环节不可能完全消除。 
有数据统计,我国饲料产业产值已达七千多亿,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远超很多热门行业,但这个数字背后,也有很多不必要的支出,而最终买单的是养殖户(企业),中国要想成为养殖强国,除了加大养猪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外,降低养殖成本也是必要环节,这需要整个行业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更多养猪技术和液态饲喂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液态料线系统”,共同学习) 声明:本文为今日头条原创并首发于今日头条平台,不构成指导意见,仅供学习交流,严禁一切网站或是媒体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