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留传下来的有关养猪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古代的如《泛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便民图纂》、《豳风广义》、《马前农言》、《三农纪》、《农桑经》等农书中都有猪的内容,建国后所出版的养猪著作就更多,难以计数。经过披沙拣金出海钩沉,从中选出几种专著,并加简要介绍。 1.《养猪法》 是我国最早的养猪专著,约成书于2000年前。《汉书.艺文志拾补》认为:古代有两种《养猪法》,其撰者一为商邱子,一为卜式。《太平御览》引晋.张华《博物志》称:“商邱子有《养猪法》,卜式有《养猪羊法》”。据《汉书.卜式传》:卜式,西汉河南人,“以田畜为事”,由经营畜牧也致富,曾为贫民赈灾捐资,他的义举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命其在上林苑养猪牧羊,猪羊。他的经验是“恶者辄(zhe音折,就)去,毋令败群”。后擢升为宰相。商邱子史无其传。据传他年七十不娶,终身养猪,“好吹竽牧豕”,以养猪自得其乐。可惜,这两种《养猪法》均已失传 2.《齐民要术.养猪篇》 北魏著名农学家所撰的《齐民要术》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1400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全书92篇,其中58篇是养猪篇,是我国现存最早地养猪专著。总结出不少养猪经验,如“春夏草生,随时放牧”,“圈不严小,圈小则肥疾”,是实行放牧于舍饲结合地饲养方法。书中提到“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已开始注重猪种地选择。此外,《齐民要术》第7~9食品加工卷中,还介绍了用猪肉制作肉酱、腌肉以及蒸、煮、煎、炒、烤、炸等美食烹调法。 《齐民要术》有多种版本。1982年缪启愉校释,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齐民要术校释》是较好的版本。 3.《猪经大全》 著者不祥。约成书于清末。开始以手抄本流传于四川、贵州等地区,光绪十八年(1892年)被发现出版。《猪经大全》是猪病医治专著。收有50种猪病(胃肠、肝胆、心肺、肾及膀胱、胎产、中毒、外伤等)治疗法。每种病均列出症状,提供处方,病附图解。尤其对猪的常见病,都提出治疗措施。如猪患肠风下血症,用黄连研末,灌进肠内,即愈,说这是“效验之神方”。 贵州省畜牧兽医科研所组织专家对该书进行研究,诠释,1979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猪经大全注释》一书。 4.《古今图书集成.豕部》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康熙、雍正年间由陈梦雷蒋廷锡编纂的大型类书(百科全书)。全书1万卷,约1亿6千万字,分为6汇编32典。其中,博物汇编禽虫典有“豕部”。内容广收博采,包罗万象,包括历代经、史、子、集、方志、诗文、游记、笔记、小说等有关猪的史籍资料。按类编排,分为:汇考、总论、释名、图、艺文、纪事、杂录、外编等项目,涉猎面广,检索便利。如“纪事”项中就收录宋人周紫芝的《竹坡诗话》:“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部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中可知晓宋时猪业兴旺、猪肉更宜等信息 《古今图书集成》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影印版。中国农科院图书馆有藏。 5.《中国畜牧史科集》 本书由张仲葛、朱先煌主编,198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总论、畜牧、兽医和杂项4部分,载文56篇。除总论、兽医、杂项三部分均涉及养猪内容外,“畜牧”部分28篇论文中,有12篇是专论猪及养猪的。有《我国猪的起源和驯化》(高式武)、《中国古代的养猪法》(刘敦厚)、《我国养猪业的几个传统特点》(马孝劬)、《我国历史上养猪情况简介》(许肈鼎)等。其中,张仲葛教授的《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文,全面论述了我国养猪业的起源、发展史以及猪种选育、饲养管理、饲料、阉割术、猪病防治、肉品加工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是不可多得、颇具学术价值的文献资料。 6.《中国实用养猪学》 本书由张仲葛、黄惟一、罗明、甘孟侯4位专家教授共同编著。1990年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该书分14章,全面系统地阐述我国养猪业地发展史、猪种选育与繁殖、猪种资源、经济杂交、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猪肉品质与加工、生猪的流通与消费、今后养猪业的去向等。编著者根据数十年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并经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现实的养猪生产,付有指导意义。 进入20世纪后,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我国传统的养猪业也开始向现代过渡。本书突出的特点是,既总结传统的养猪经验,也介绍现代化的养猪技术;既诸中国的养猪业,同时也介绍外国的养猪概况,古今兼备,中外融合,具有参考工具书性质,是诸多养猪学著作中的佼佼者。此外,该书“目录”和各章“内容提要”都译有英文,为国际交流及外国人阅读创造方便条件。 7.《中国猪品种志》 本书是由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牵头,由全国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编辑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对我国各地猪品种进行普查而编纂的。作为“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系列之一,于198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品种资源及其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猪品种有300种,中国有近100种,约占1/3。《中国猪品种志》分“概论”和“各论”两部分。“概论”论述我国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史、猪种来源、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猪种的特征及特性等;“各论”收集了地方品种48个、培育品种12个、引入品种6个,共66个猪种。其中,地方品种又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6个类型;每个品种又按其产地分布,品种形成、特征和特性,杂交利用、评价和展望等项加以阐述。 书末附各品种公母猪的彩图167副。 8.《亥日人君》 民俗学家叶舒宪著。作为“中国生肖文化丛书”之一,于199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猪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家养动物,是我国十二生肖之一。全书分7章,除部分章节谈到养猪历史及饲养技术外,重点讲述猪与中国文化,从人类学、文化史、民间习俗的视角探讨猪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其内涵涉及猪与原始宗教、神话传说、语言文字、民俗以及饮食文化等。书中提到,在我国原始社会中,有的氏族以猪为图腾,《山海经.北次三经》所载“彘身而载玉”、“彘身而八足”,就是对猪图腾崇拜的迹象。民间还流传“女娲造六畜”的神话故事:女娲第一天造鸡,第二天造狗,第三天造猪……第七天造人。有了人和“六畜”家族才能和谐兴旺。猪还是民间习俗、节庆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族习俗,正月初四为逐日,禁止杀猪。《抱扑子》也提到:“山中亥日称人君者,猪业”。把猪视为‘人君’,即人上人加以崇拜。这也许是作者把本书名为《亥日人君》的缘由。 《亥日人君》属社科图书,语言通俗,流畅,生动,加之配有插图,文图并茂,读来引人入胜,可读性强。 本文由哼哼会收集来源于网络。欲了解更多养猪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nfyz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