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表表明,出料口调整幅度最大化与最小化之间的差异最高可达18MTF(30~100kg阶段猪),相当于此时饲料价格上涨了14%。饲料转化率的差异为0.23或升高6.6%,表明粗心或懒于关注单料位饲喂器设定会完全降低湿喂/干喂饲喂器相对于简单且廉价干喂喂料器的经济优势。 正确设定取决于喂料器的设计,因此应咨询生产商以及获取使用指南。总的来说,应让每栏猪都进行“工作”才能获取食物,而且这额外的活动根本不会降低生长性能。如果猪不“工作”就能获得饲料,那么饲料可能就会被浪费。 
劣质饲喂器对猪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见下表。 

所有这些试验表明,确保这些进料口设定正确非常重要,无论使用哪一种饲喂器类型。在笔者看到的猪舍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在这里必须说一下,整整一般生长猪舍,设有的料斗管理方法中低于所需的饲料量和标准,目的是避免浪费太多的饲料。 每天不能进行饲喂器设定检查是一个全球性养猪问题,且符合他们饲养密度过大的误区。 
会损失多少收入? 按每吨饲料可售猪肉计算,针对饲喂器间隔过大的问题进行正确设定,可使每吨饲料产出的可销售瘦肉提高31kg。 按胴体价格为10.2元/kg计算,这就是316.2元,但从过量供给饲料的料斗损失掉了。对于采食量不足的猪,每吨饲料可售猪肉就会减少9kg,相当于每吨饲料少收入91.8元。 为什么按这种方法计算?因为一个饲料分送器应该足够了,就是说,3批猪,每批15头(每头采食220kg饲料),或者说每年通过饲喂器投放10t饲料。 
如果将进料口设定值设定得非常准确存在困难,最多可能使每吨猪肉销售额的加权平均值降低255元(关于加权平均值,按笔者前些年对几十个养猪场的观察表明,错误在于2/3的猪场饲料供给量过高,而不是进口料设定得太严格),而且如果每个饲喂器成本为1275元,那么收回投资大约需要6个月(1275元的的饲喂器成本除以每年节省的饲料成本,10t饲料,每吨节约255元)。 几批经正确调整的料斗饲喂的猪应可补偿饲喂器本身的成本,按AIV(全年投资价值)计算回报非常高,均匀度为3~11(当为11时,屠宰时胴体中差异很小或没有差异),均匀度也会受到进料口调整差的影响。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畜智联》!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旭牧阳光》,每天早间跟管理大师一同学习管理! 工业养猪找中畜,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