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特点 多发于春季(1—4月份),与运输等应激因素有关,以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母猪和仔猪均可发病,发病率为10%一40%,死胎率和流产率达8%-20%。 
(二)诊断要点 发病体温升高达40.5-41℃,拉稀,呕吐,耳尖、四肢末端及臀部皮肤发绀,发病后5-7天死亡,死亡前四肢作划水运动。临产母猪部分出现早产,正产的母猪产出仔猪多为死胎或弱仔,有的存活仔猪不能站立,颤抖。 剖检病变,死胎和病死仔猪外观消瘦,被毛粗乱。耳朵、四肢末端皮肤发绀。部分脑软膜及实质出血。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呈棕黄色,水肿,切面呈大理石样,有的为紫黑色。心内外膜有散在针尖状出血点。肺心叶、尖叶、小叶气肿,胸腹腔积水。肝脏呈黄色,有粟粒大白色坏死灶,脾边缘梗死,不整齐,梗死灶中l司呈黑色。胃底黏膜有少量针尖状出血点或溃疡,回音瓣有出血或溃疡。肾呈灰黄色或褐色,有针尖状出血点,有的肾盂出血,膀胱有少量出血点。病死猪血液凝固不良,呈紫黑色。 (三)实验室诊断 取病死猪的心、血液、进行细菌学检查,可检测到链球菌;链球菌间接血凝(IHA)试验多数病例为阳性。伪狂犬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为阳性;兔体皮下接种试验,出现典型的奇痒症状。猪瘟间接血凝(IHA)为阳性;兔体交互试验为阳性。 (四)防制措施 l.预防。仔猪进行猪瘟超前免疫。对公猪、母猪配种前、怀孕母猪产前10天分别用猪伪狂犬疫苗免疫,剂量为3ml/头,1月龄以上的仔猪也用3ml/头猪伪狂犬疫苗免疫,种用1月龄仔猪于4-5周后再加强免疫1次。全部猪群,不论年龄大小都要接种猪链球菌多价浓缩灭活疫苗。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其他动物进入猪场,减少应激原的刺激。 2.发病猪群的处理。隔离并扑杀病猪,消除传染源,对病死猪进行焚烧或深埋,彻底对猪场环境、猪舍、用具及排泄物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可用复合酚类、3%福尔马林、3%来苏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