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养殖过程中,偶尔会遇到猪明明注射了疫苗,却还是的发病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怎样才能提高免疫的成功率呢?在此为大家总结了几点消除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帮助大家能够做到成功免疫,健康养殖。 1、切勿随意更改免疫程序 免疫是防疫的重要一环,免疫程序是否合理关系到免疫成败,从而影响生产成绩。需要根据自己猪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不要去照搬,需要通过病原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本地区和本场流行的疾病类型,选择同源性高的毒株或有交叉保护好的毒株疫苗进行免疫,如发生地方性猪丹毒可接种猪丹毒疫苗,有的地方发生A型口蹄疫,可选择A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是动态的,随着猪群健康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每季度或每批疫苗免疫后监测,定期调整免疫程序,切勿随意更改免疫程序。 2、母源抗体的影响 一些资料上显示,母源抗体可以为哺乳仔猪提供一定时期的免疫能力,有的十几天,有的二十几天,在生产上,由于母猪自身抗体水平不一,通过乳汁传递给仔猪的抗体也有很大的差别,仔猪免疫抗体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一些猪场在哺乳前段也出现猪瘟感染的原因,其中一个猪场因注射疫苗推迟二导致大面积发生猪瘟。 
3、疾病的影响 资料上明确过猪在发病期间不能注射疫苗,因这时的猪处于应激状态,不可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但实际上许多猪场都没有按这个要求去做,有的是不懂,有的是为了省事(因未注苗的猪需要记耳号,会影响其他疫苗的注射计划等),这样这些病弱猪是将受到威胁最大的群体。 4、注射部位 疫苗稀释后,失效很快,而遇到高温影响更大。疫苗注射时多要求肌内注射,是因为肌肉吸收快,疫苗很快进入血液。如果注射到皮下,吸收减慢,效力降低,而如果注射到脂肪,吸收就更慢了,大部分疫苗将失去作用,也就相当于注射剂量不足。生产上给猪注苗时,多采用飞针为主,如果没有足够的熟练程度,没有高明的技术,注射部位很难准确,同一天注射同样剂量,也会出现抗体指数不一的情况。一些猪场强调,仔猪注苗时要抱起,后备猪要用保定器固定后注射,是有道理的。 
5、疫苗的保存期 一些疫苗都有明确的有效期限,但这也是有前提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如冻干苗需在-15℃以下,油苗多在2-8℃恒温保存。生产上,许多因素将改变保存环境,如长途运输,开箱取苗,停电等每一次都会大大缩短疫苗的有效期。所以以除尽可能防止各种因素的影响外,在使用临近失效期的疫苗时,应适当加大剂量,已补充贮存时所引起的部分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