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管理者,每天都要检查猪群健康情况,这样的巡检对猪群疾病的发现和管控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但是有些猪场管理者没有经过科学系统的培训,并不知道要检查哪些内容,小编为此查询了一些资料,给猪场管理者总结了一下几点要检查的内容: 1、猪群动态检查:猪群动态状况包括猪与猪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猪与饲养员之间的关系。检查时应着重了解猪的饲养密度(包括每栏头数、每头猪的活动范围以及整幢舍总数)、猪群均一性(同一栏或同一猪舍内猪的个体大小和年龄)、共用设施的数量(食槽数、饮水器数、供猪躺卧区域的面积等与猪数目的比值)、猪与猪之间的群体关系(是否争斗,有无咬尾、咬耳)以及猪对饲养人员的反应等几个方面。应经常称量猪的体重,并与饲养标准中的数据比较。同栏猪的体重差异不应超过10%. 
2、环境检查:环境的检查主要应注意猪舍温度是否与猪的年龄相适合,猪舍的通风情况如何,湿度是否合适以及有无气体与尘埃污染。湿度是反映通风是否良好的指标,可以在40%一60%的范围内波动;产房内使用燃料加热时应时刻注意一氧化碳的产生;地面的检查应注意了解地面的建筑材料是否合适(是否滑、有无破损、保温性能如何),地面设计是否合理(漏粪板和间隙的宽度是否合适,地面的倾斜度是否合理),材料是否耐磨以及清洁度和干燥程度是否良好。猪栏内设置的饲槽和饮水装置应建在猪只容易接近的地方,并且不能使用有破损的部件和带有尖锐突起的棱角。还要注意观察排粪的情况,尤其要注意排粪是在躺卧区还是在采食区。观察栏内猪是簇拥在一起还是散开的。



3、饲养管理检查:饲料的检查应着重于营养分析,比较日粮的实际成分与设计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粉碎的饲料观察其磨碎的程度是否合适,颗粒性饲料观察颗粒是否完整。猪的饲料应该新鲜,没有霉菌,没有鼠类的粪便,也不含变质或酸败成分。对于限饲的猪只,应根据每日允许采食量来供应饲料,自由采食的猪只则可由饲养员调节。 最后是对猪场管理情况的检查,要了解猪的流动是实行全进全出还是连续饲养。混群、分级和移动的具体数量有多大,以及这些工作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的都应有记录。要查看发情和配种记录,配种多少次,具体在什么时间。 
4、猪群的历史资料:收集完整的猪群或猪场的历史资料,特别注意发病猪群的资料,对于猪病的快速正确诊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历史资料包括以下方面:
(1)猪群安全:了解近期是否从外面引进猪只入场,新引进猪的检疫和隔离措施如何,种猪群的来源情况,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人和猪的交通运输带来的问题,猪是如何运出场的,车辆进场是否消毒等。 (2)遗传:了解猪群的遗传组合是什么类型,配种方式和措施,种猪的选择条件是什么,与患猪之间是否有家系和品种上的联系。 (3)繁殖管理:了解公、母猪比例,每头公猪的使用须度、交配场地与方式,如为人工辅助交配,对公猪采取哪些卫生防疫措施?如何判断发情?母猪在什么时候配种,配种次数,什么时候和怎样做妊娠检查?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率是多少?有多少母猪在配种?1天或在此后返情‘0有没有发现流产。 (4)产仔性能: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及干尸和死胎数,仔猪初生重,母猪分娩过程中是否经常需要助产?是否诱导分娩,是否采用交叉寄养? 
(5)死亡率:未断奶仔猪、断奶仔猪、生长育肥猪、母猪和公猪的死亡率分别是多少?死亡率是否与季节有关?
(6)治疗和免疫:了解猪场免疫程序和常规驱虫方案,饲料中添加了哪些药物?是促生长剂量还是治疗剂量?是否多种药物轮换使用,对病猪采用何种注射疗法? (7)饲料:饲料的购买、生产和使用情况,饲料是如何贮存的?饲料配方是否合理,限饲猪的饲料量,如何测量饲料量? (8)疾病暴发:病猪症状的发展进程如何?最初出现症状时病猪的年龄多大?疾病持续多久,病猪是完全康复还是病后发育不良?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各为多少?是否采取过治疗措施、效果如何?疾病在猪群的流行过程如何?疾病是暴发的还是潜伏的?最初感染的是什么动物?疾病还传播给了哪些猪‘2疾病流行初期与后期症状是否有差异?疾病是加重了还是缓和了?疾病是散发性的还是地方流行性的?发病猪是同窝的、同栏的或是同幢猪舍的?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在疾病暴发前,管理上是否有改变? (9)同窝猪发生的疾病:是整窝发病还是窝内散发?最大还是最小的猪发病?初产母猪的仔猪和经产母猪的仔猪哪窝发病更多、更重? 以上四点你如果做到了,猪场管理一定会做的很好,还有猪场一定要记录历史数据,这样便于更好的管理猪群。以后猪群再有什么疾病也有现成的解决措施了。 本文不构成指导意见,仅供学习交流。关注本头条号---进入畜牧新视野主页,每天上午8点半都有及时的生猪价格行情和全面的养殖技术分享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