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用药是非常普遍的,譬如打针、拌料给药、饮水给药、体表给药等等。然而,有一部分养猪朋友却用药不当,用药反而达不到治疗猪病的效果,甚至出现加重病猪的病情。由此,我们猪病通的执业兽医师给大家交流一下,供参考了解。 
首先猪场用药要准守一个3R原则:就是选择恰当的时机、合适的患病动物、正确的抗菌药物。执行“3R”原则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治愈率,降低耐药菌产生的概率,降低用药成本,提高养猪效益。 当然3R原则有个前提,例如掌握本地区或本养猪场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主要感染致病菌流行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等。然后了解一下猪场常见药物的分类,当然这也是医学上的分类标准。 
按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分类,主要分为4类: (1)繁殖期杀菌药(Ⅰ) 包括β-内酰胺类(青霉素)、喹诺酮类(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糖肽类、膦酸类、杆菌肽类和硝基咪唑类等。 (2)静止期杀菌药(Ⅱ) 包括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类(硫酸黏杆菌素)等。 (3)速效抑菌药(速效制菌剂)(Ⅲ) 包括大环内脂类(替米考星)、四环素类(四环素)、酰胺醇类(氟苯尼考)和林可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4)慢效抑菌药(慢效制菌剂)(Ⅳ) 包括磺胺类(包括甲氧苄啶类)和环丝氨酸等。 这种分类方法在兽医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指导联合用药,就是常说的药物配伍。它们当中,常见的配伍效果一般有如下特点: 
1. Ⅰ类+ Ⅱ类表现协同作用;例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阿米卡星,疗效增强。 2. Ⅰ类+ Ⅲ类表现拮抗作用;例如青霉素类不宜与抑菌药(如四环素)合用,因为四环素可抑制青霉素类的抗菌作用。 3. Ⅰ类+ Ⅳ类表现无关或相加作用;例如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四环素/林可霉素降低疗效。 4. Ⅱ类+ Ⅲ类表现相加或拮抗作用;相加举例: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强力霉素/四环素 疗效增加. 5. Ⅱ类+ Ⅳ类表现无关或相加作用;相加举例:磺胺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疗效增强. 6. Ⅲ类+ Ⅳ类表现相加或无关作用。例如:替米考星/泰乐菌素+磺胺类 毒性增强;四环素+磺胺,疗效增强。 希望我们的总结对你的养猪生产、猪病治疗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牛吃甜,猪吃咸”食盐在养猪中的妙用你必须要知道!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怎么做?
养猪场采用人工授精有哪些优点呢?
【猪病通课堂】微信公众号:xueyangzhu ←长按可复制,关注后回复“学习”,即可免费获取养猪技术课程。 关注猪病通课堂头条号,点击首页左下角“问兽医”,即可和兽医老师、猪场场长等技术专家交流养猪技术。 
注:以上信息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点击“关注”,遇到养殖方面的问题,可以在下面留言交流。#微笑
三农 农村 畜牧业 养殖业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