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库存较大,新玉米一上市,价格就持续走低,种玉米的收益越来越低,部分农民几度陷入迷茫。望着刚刚收获堆积如山的玉米,农民不禁困惑,如今成本高,收益低,玉米还能不能种?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2013年玉米临储库存剔出移库之后还剩4967万吨,2014年玉米临储库存剔出移库后还剩8029万吨,两年的收储数量使2015年玉米库存达1.2亿吨,今年临储收购量已超过9366万吨,库存总量达2.5亿吨,未来去库存压力巨大。 
最近,玉米价格一路下跌,伤了无数农民的心,很多农民的玉米,囤在手里卖不出去,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玉米直补政策。 据说,每吨玉米直补300元,这变成了农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是,农民根本不知道,2016年,玉米市场注定了供过于求,未来消化库存才是重点! “市场化”:玉米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无引导致迷茫 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取消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说白了,就是下面这四句话: 1. 玉米临储取消已成定局,国家不再是收购玉米的主力军。 2. 国家设置了托底收购价。 3. 国家玉米补贴将会直接给付到生产者手中。 4. 未来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玉米将进行市场化收购。 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及市场化,可是眼下要让农民进入市场还需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中国在农业上做出的信息引导还差的很多,基本没对农民做过什么引导。 农民仅凭自己的经验,来安排种植,往往产生卖难现象频出,因为农民不了解市场真正需要什么,也没有能力去分析市场需求。 职能部门需要让农民知道市场缺什么,安排种植,还需要进行调控,在什么地方种植什么品种,种植多少面积,避免一窝蜂的种植,导致本来是能赚钱的,最后由于供应过量,都不赚钱。 这也是避免农民过度依靠农业补贴的一种方式。 出路:玉米这样种才能“钱途”光明 玉米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即减少普通玉米,增加青贮玉米和特色玉米的种植面积,是玉米种植的一条出路。 一方面,在以普通玉米为主的消费结构中,我们需要引导农民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推动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推动玉米等作物改粮用为饲用,在适宜地区改种粮食作物为种经济作物,改种养分离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逐步压减籽粒玉米,用于发展青贮玉米和大豆、谷子、花生等作物。 另一方面,专家认为,对种植普通玉米来说,出路在于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让农民种玉米赚钱。同时,加快培育推广能直接收玉米粒的品种,让农民像收小麦一样收获玉米籽粒,实现玉米种植收贮的全程机械化,也能进一步节省劳力,降低玉米生产成本。 加快土地流转,推动适度规模化种植,通过大幅度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让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种玉米能赚钱,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惠农政策不知道?市场行情不清楚?三农热点不了解?关注河南科技报“新三农”微信公众号:hnkjbxsn,三农信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