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牛腐蹄病及其防治
2015-07-20   来源:百色农批网  作者:光棍男   字体:【 】  浏览:57次   评论:0
腐蹄病是反刍动物特别是绵羊、山羊和牛养殖业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较高,约为8~20%,有的高达30~50%。

病因

其病因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饲养管理方面,主要是草料中钙、磷不平衡,致角质蹄疏松,蹄变形和不正;牛舍不清洁、潮湿,运动场泥泞,蹄部经常为粪尿、泥浆浸泡,使局部组织软化;石子、铁屑坚硬的草木、玻璃碴等,刺伤软组织而引起蹄部发炎。

二是由病原菌──节瘤拟杆菌引起的。节瘤拟杆菌又称K微生物(OrganismK),是贝弗里奇于1938车首先发现于患腐蹄病绵羊的病灶中,后经实验证实此菌为腐蹄的原发性病原菌,至少有14个血清型。本菌是绵羊、山羊和牛蹄部的严格寄生菌,离开动物组织后,不能在自然界长期生存。已证明落入草地的节瘤拟杆菌,即使草地湿度很大,也只能保持毒力数天。腐蹄病病愈动物,常遗留下极少损害,此菌可在其中保持活力数月,这是腐蹄病难以消灭的一个原因。本菌引起的炎性损害作用很小,但它能产生强烈的蛋白酶,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及基层易受侵害。因此,只有在坏死梭杆菌等菌的协同作用下,才能产生明显的腐蹄病损害。

症状

病牛喜爬卧,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或各肢交替负重;行走时跛行。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用叩诊锤或手按压蹄部时出现痛感。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球节感染发炎时,球节肿胀、疼痛。严重时,体温升高,食欲减少,严重跛行,甚至卧地不起,消瘦。用刀切削扩创后,蹄底小孔或大洞即有污黑的臭水流出,趾间也能看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的坏死物。重者蹄冠红肿,痛感明显。

防治

药物对腐蹄病无临床效果,切实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最有效措施是进行疫苗免疫。

国外学者对本病研究较深,并在免疫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学者通过数年的攻关研究,分离鉴定出我国腐蹄病病原菌株,并利用筛选出的强毒菌株研制出灭活菌苗。通过免疫试验,确定其免疫期为6个月,免疫保护率80%以上,为从根本上控制腐蹄病的流行提供了有效的免疫技术。另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出腐蹄病节瘤拟杆菌A、E型纤毛蛋白基因工程疫苗和E型纤毛蛋白与绵羊IL2联合基因工程疫苗,由于其培养简便,成本大大低于灭活菌苗,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是未来灭活苗的有效替代品。
Tags:牛腐蹄 责任编辑:光棍男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中草药治母牛胎衣不下验方9则 [下一篇]新生马驹、犊牛不吃奶的治疗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光棍男 光棍男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802 个
性别:保密
guanggun@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养牛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螨净喷洒牛体中毒的诊治
· 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每隔18~23天出现一次发情
· 较小或体弱的小牛应继续饲喂牛奶
· 二、搞好母牛繁殖母牛的繁殖年龄一般在12~13岁
· 二、糊剂投药法病牛在单柱或六柱栏内保定
· 但不要用带花色的箭舌豌豆喂奶牛
· 北方地区以放牧为主的黄牛发情往往呈现有冬春淡..
· 优质肉牛品种――墨瑞灰牛

最新文章

· 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每隔18~23天出现一次发情
· 稍抬高牛头
· 北方地区以放牧为主的黄牛发情往往呈现有冬春淡..
· 使牛头稍仰
· 二、搞好母牛繁殖母牛的繁殖年龄一般在12~13岁
· 二、糊剂投药法病牛在单柱或六柱栏内保定
· 优良肉牛品种有海福特、夏洛来、利木赞
· 高举漏斗超过牛头部将药液灌人胃内